时间: 2025-05-08 01:3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36:05
寒日照深巷,柴门朝尚闭。
有客自江来,尺书千里至。
启书复何云,但言南北异。
南方地常暖,风物称佳丽。
梅蘤入新年,兰皋动芳气。
乐哉登临兴,岂厌江湖滞。
伊予方寂寞,刻苦穷文字。
万国会王州,群英驰轨。
方朔常苦饿,子云非官意。
岁暮惨风尘,官闲倦朝市。
出处一云别,所思宁可冀。
春江有归鴈,但使音书继。
寒冷的阳光照耀着深巷,柴门在晨光中依然紧闭。
有客从江边而来,带来了千里之外的书信。
打开信件又写了些什么呢,只提到南北的差异。
南方的土地常常温暖,风景美丽令人称道。
梅花开在新年里,兰草散发着芳香。
登高望远真是高兴,怎能厌倦江湖的滞留。
我此时正感到寂寞,刻苦磨练文字。
万国的英才都在王州中驰骋。
方朔常常饥饿,子云并非官场之意。
岁末时节,风尘满目,官场闲散,朝市冷落。
离别的出处令人感慨,思念之情又何能寄托。
春江上有归雁,只要音信不断就好。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吟先生,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主张文人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开创了“古文运动”。其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兼具哲理性和文化内涵。
此诗作于欧阳修与友人分离之际,诗人收到友人的来信,心中感慨万分,借此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局的思考。诗中描写江南的美丽景色以及北方的寒冷,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友人的思念。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寒冷的冬日与温暖的南方景象,展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开篇即以“寒日照深巷”引入,展现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接着描述有友人远道而来,带来了书信,传递了南北的气候差异与自然风光的美丽。诗中提到梅花与兰草,象征着春天的气息,传递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个人情感,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表达了自己在繁华与官场中的无奈与倦怠。尤其是“方朔常苦饿,子云非官意”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气质。诗的最后以“春江有归鴈”结束,展现了一种希望与寄托,强调了音信的珍贵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思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心灵的宁静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与对未来的期待。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中提到的“尺书”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南方的描述是?
“春江有归鴈”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