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0:56
野寺
作者:陆游 〔宋代〕
僧壁题名半阙讹,
重来叹息屡摩挲。
林蝉欲断暮复急,
竹露如倾秋更多。
半俸渐偿赊酒券,
故衫已换钓鱼蓑。
西窗一看枯棋罢,
归去还忧烂斧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来到一座荒凉的寺庙,看到墙壁上错误的题名,不禁感慨,频频抚摸。林中的蝉鸣渐渐变得急促,仿佛要在黄昏时分断绝。竹林中的露水像倾泻而下的秋雨,愈加浓重。我的微薄薪水勉强还清了酒债,旧衣服已经换成了钓鱼的蓑衣。坐在西窗前,看到干枯的棋局便停下手来,心中又忧虑着回去后斧头的柄会腐烂。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中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枯棋”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闷,而“烂斧柯”则暗示着对生活的无奈与焦虑。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一生坎坷,经历了多次的战乱与政治斗争,志向报国,作品多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个人的失落感。
创作背景
《野寺》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偏安时期,国家面临外敌的威胁与内部的动荡。诗人在游历中,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个人理想的破灭,因而写下此诗,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过往的追忆。
《野寺》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荒凉寺庙的描写,传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开篇的“僧壁题名半阙讹”立即引入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不满,题名的错误不仅反映了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暗示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反省。接下来的“重来叹息屡摩挲”则显示了诗人对往事的缅怀与无奈。
诗中“林蝉欲断暮复急,竹露如倾秋更多”,生动地描绘出秋天的气氛,蝉鸣渐急,露水如倾,营造出一种急迫而又沉重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半俸渐偿赊酒券”,这句透露出生活的窘迫,诗人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同时又反映了他对饮酒消愁的无奈选择。
最后两句“西窗一看枯棋罢,归去还忧烂斧柯”,彻底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忧虑。干枯的棋局象征着他生活中的停滞与无聊,而“烂斧柯”则是对未来的不安与焦虑的暗示。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陆游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运用了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句生动而富有情感。比如,“竹露如倾”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增强了自然景象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野寺》表达了陆游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生活窘迫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忧虑。诗人在秋意浓重的背景下,借助自然景象反映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僧壁题名半阙讹”中的“阙”指的是什么?
A. 缺陷
B. 墙壁
C. 僧侣
“林蝉欲断暮复急”中蝉鸣的状态是:
A. 平静
B. 急促
C. 嘈杂
诗人提到的“故衫已换钓鱼蓑”意味着:
A. 生活富裕
B. 生活贫困
C. 生活多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野寺》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在主题上都有对孤独的描写,但陆游更侧重于对生活现状的无奈与忧虑,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差异,前者沉重,后者洒脱。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