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湖竹枝 其二十二

《西湖竹枝 其二十二》

时间: 2025-05-06 18:09:32

诗句

山借花名花满山,就中无我亦萧然。

如今山静花飞尽,犹有诗人拄杖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09:32

原文展示

山借花名花满山,就中无我亦萧然。如今山静花飞尽,犹有诗人拄杖看。

白话文翻译

山因花而得名,花儿盛开在山间,而在这满山花海中,我却感到孤单。如今山静了,花儿也都凋零了,仍有诗人拄着杖子在此静静观赏。

注释

  • 山借花名:山因花而得名,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山因花的盛开而闻名。
  • 满山:形容花开遍布整个山头。
  • 无我:没有我自己,表达一种孤独的感觉。
  • 萧然:形容心境的清冷与孤寂。
  • 花飞尽:花朵凋零殆尽,暗示时光流逝。
  • 犹有:依然有,表示尽管花已凋零,仍有诗人存在。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出诗人运用了“山”和“花”的自然意象,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诗人对生命短暂与孤寂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新河,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春末夏初的时节,诗人可能在西湖附近的山中徘徊,感受到花开的盛况与随之而来的凋零,因而引发了对孤独与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西湖竹枝 其二十二》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作,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界的深刻对话。诗中通过描绘山花的盛开与凋零,表现了时间流逝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首句“山借花名花满山”直接引入了自然的意象,既描绘了山的美丽景象,又暗含了“花虽美丽,却是短暂”的主题。而“就中无我亦萧然”则将诗人的孤独感与自然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孤寂。随着“如今山静花飞尽”的转折,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现实的反思愈加明显,最后以“犹有诗人拄杖看”收尾,虽然花已凋零,但诗人仍在静静观察,表现出一种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尊重。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意味,激发读者对生命、孤独和自然的思考。

诗词解析

  • 第一句“山借花名花满山”:通过“借名”展现了山与花的关系,花的盛开使山显得更加生动。
  • 第二句“就中无我亦萧然”:用“无我”来表达诗人在美景中的孤独感,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第三句“如今山静花飞尽”:花的凋零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带来一种淡淡的哀伤。
  • 第四句“犹有诗人拄杖看”:诗人依然存在,象征着对美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思考,表明即使在凋零中仍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山因花而得名,隐喻自然界的相互联系。
  • 对仗:如“花满山”与“山静花飞尽”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拟人:将山和花赋予情感,使自然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慨与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寂而又坚定的态度,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流逝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永恒与宁静,代表着自然的大气与深邃。
  • :象征着美丽与短暂,代表着生命的脆弱与瞬息万变。
  • 诗人:象征着观察者与思考者,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借花名”是什么意思?

    • A. 山是以花而得名
    • B. 山并无花
    • C. 山上的花很少
  2. 诗人对花的态度是什么?

    • A. 赞美
    • B. 愤怒
    • C. 哀伤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美的追求
    • B. 对花的厌倦
    • C. 对山的崇拜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但更强调豪情壮志。
  • 杜甫《春望》:与《西湖竹枝 其二十二》相似,也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感怀,但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与时局的悲哀。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2. 《魏新河诗集》
  3. 《古诗词入门》

相关查询

食樱笋二首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其九 八功德水 守岁 次韵子瞻道中见寄 次韵子瞻寄眉守黎希声 真兴寺阁 秋後即事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 其四 次远韵 还颍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计开头的成语 幺字旁的字 四字头的字 道不掇遗 云开日出 飞鼯 颛己 车字旁的字 瞻慕 鬼字旁的字 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墨敕 官腔官调 三撇旁的字 荒烟蔓草 灯蛾扑火 开锣喝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