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5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55:51
愿因斗酒会,发欢桃花容。蹉跎自不饮,双杯持劝侬。
我希望能因这场酣畅的酒会,来尽情享受如桃花般的美丽。时光飞逝,我却不愿饮酒,你双手捧着酒杯劝我喝。
“桃花”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出现在多首古诗中,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苍茫云海间”。“斗酒”则反映了古人饮酒作乐的风俗,常与聚会、欢庆相关。
李攀龙是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作品风格多样,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韵清新,情感真挚,擅长描绘生活琐事,展现人情世态。
《子夜歌》是李攀龙在宴会或聚会时所作,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饮酒欢庆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朋友间情谊的珍视。
这首《子夜歌 其十》以生动的意象和直接的情感,描绘了一场欢快的酒会场景。诗中开头一句“愿因斗酒会”直接引入主题,表现出诗人渴望在酒会上与友人共欢的心情。接着“发欢桃花容”则通过美丽的桃花来比喻欢快的气氛和美好的女伴,显得生动而富有诗意。诗的后半部分“蹉跎自不饮,双杯持劝侬”则流露出一种矛盾的情感,虽然身处欢庆之中,诗人却因时光的流逝而感到不安,显现出对饮酒的逃避与朋友劝酒的坚持之间的冲突。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在欢快的表象下,潜藏了一丝淡淡的忧伤,令人深思。整体来看,李攀龙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捕捉了人们在欢庆时刻中所感受到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生活欢愉的向往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在欢庆中的复杂情感。
诗中“愿因斗酒会”表达了什么情感?
“桃花容”指代什么?
诗人选择不饮酒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