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夜泊湘江

《夜泊湘江》

时间: 2025-05-07 10:10:59

诗句

北风吹楚树,此地独先秋。

何事屈原恨,不随湘水流。

凉天生片月,竟夕伴孤舟。

一作南行客,无成空白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0:59

原文展示:

夜泊湘江 北风吹楚树,此地独先秋。 何事屈原恨,不随湘水流。 凉天生片月,竟夕伴孤舟。 一作南行客,无成空白头。

白话文翻译: 北风猛烈地吹打着楚地的树木,这里似乎比其他地方更早感受到秋意。 屈原的怨恨为何如此深重,不能随着湘江的水流去? 凉爽的夜晚升起一轮明月,整夜陪伴着孤独的小船。 作为南行的旅人,一事无成,徒然白了头发。

注释:

  • 北风:指北方的寒风。
  • 楚树:楚地的树木,楚地即今湖南湖北一带。
  • 独先秋:比其他地方更早感受到秋意。
  • 屈原恨:屈原的怨恨,屈原曾投汨罗江自尽,汨罗江流入湘江。
  • 湘水:即湘江,流经湖南。
  • 凉天:凉爽的夜晚。
  • 片月:一轮明月。
  • 竟夕:整夜。
  • 孤舟:孤独的小船。
  • 南行客:向南旅行的客人。
  • 无成空白头:一事无成,头发白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武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孤独、漂泊的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湘江夜泊时的孤独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屈原的同情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北风、楚树、湘水、明月等自然意象,构建了一个孤独、凄凉的夜晚场景。诗中“北风吹楚树,此地独先秋”一句,既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早衰。屈原的恨意与湘水的流动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悲剧的感慨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明月与孤舟的相伴,更是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 首句“北风吹楚树,此地独先秋”,通过北风和楚树的意象,描绘了秋天的萧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早衰。
  • 次句“何事屈原恨,不随湘水流”,借用屈原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感慨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 第三句“凉天生片月,竟夕伴孤舟”,通过明月和孤舟的意象,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
  • 末句“一作南行客,无成空白头”,总结了诗人的境遇,表达了一事无成、徒然白头的无奈和悲哀。

修辞手法:

  • 拟人:“北风吹楚树”中的“吹”字赋予北风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 对比:屈原的恨意与湘水的流动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感慨。
  • 象征:明月和孤舟的意象象征着诗人的孤独和漂泊。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屈原的同情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表达了孤独、凄凉的情感和对命运的无奈。

意象分析:

  • 北风:象征着寒冷和孤独。
  • 楚树:代表着楚地的自然环境,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
  • 湘水:象征着流动和变迁,也承载着屈原的恨意。
  • 明月:象征着孤独和清冷。
  • 孤舟:代表着诗人的孤独和漂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屈原恨”是指什么? A. 屈原的政治失意 B. 屈原的个人怨恨 C. 屈原的爱国情怀 D. 屈原的文学成就

  2. 诗中的“凉天生片月”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炎热的夜晚 B. 凉爽的夜晚 C. 明亮的白天 D. 阴暗的夜晚

  3. 诗中的“无成空白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自豪 C. 无奈 D.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杜甫的《登高》、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与于武陵的《夜泊湘江》都表达了孤独和漂泊的情感,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中国古代诗歌选》、《中国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长子思訦赴江西庾幕 题施山观音阁 水调歌头·客问矩山老 乳燕飞 己巳正月十二日纪事 咏史 己未正月十八日书事 其八 己未正月十八日书事 其六 己未正月十八日书事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驱使 移交 立字旁的字 斜阳 龜字旁的字 野处穴居 包含趣的成语 历兵粟马 痿易 齤鼾 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芝开头的成语 共相标榜 麻字旁的字 米字旁的字 驴前马后 田字旁的字 家亡国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