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4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45:19
高阳台 题无闷草堂诗馀
作者: 陈贯 〔清代〕
铁板铜琶,歌纨金缕,江关萧瑟兰成。
醉倒湘潭,梨涡聊慰飘零。
藜床皂帽人憔悴,算文章,身外馀名。
只难禁豪气依然,尘梦先醒。
卅年误入华鬘劫,算一诗一泪,久涴衫青。
天上灵修,也应握手相迎。
遗编恍惚骚魂在,枉教人,高唤声声。
叹层云久掩骄阳,何况文星?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往昔的回忆与感慨。开头提到“铁板铜琶”,象征着音乐与艺术;“江关萧瑟兰成”表达了对故乡的惆怅。醉倒在湘潭,梨涡的微笑似乎能安慰飘零的柳絮。接着描写了自己憔悴的身影,虽然名声在外,但内心的孤独与豪气却难以抑制。之后回忆了三十年的岁月,感叹人生如梦,留下诗泪,衣衫沾湿。即使天上的神灵也应当迎接自己的归来,然而自己仍在遗留的诗篇中徘徊,徒劳地呼唤。最后,叹息层云遮住了骄阳,文星的光辉又怎能显现?
作者介绍:陈贯,清代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个人的遭遇与社会的变迁,常有深刻的哲理和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陈贯晚年,生平经历了许多波折,诗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怀旧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开篇的“铁板铜琶”即刻带出音乐的意象,暗示诗人与艺术之间的不解之缘。接下来对湘潭的醉倒与梨涡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过往的追忆。尤其是“藜床皂帽人憔悴”的自我刻画,展现了他在名利与内心孤独之间的矛盾。
诗的中间部分,诗人回顾了三十年的波折,感慨人生如梦,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未来的期望与对灵修的向往,似乎在寻找一种精神的寄托。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切反思,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渴望,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铁板铜琶”将乐器拟人化,增强了音乐的生动感;“层云久掩骄阳”则通过比喻表达了对自身才华的压抑。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对艺术与名利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渴望与希望,情感基调复杂而深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铁板铜琶”象征什么?
诗人对自己三十年的生活感到什么?
“层云久掩骄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