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4:0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4:06:29
送别赵尉
作者: 方岳 〔宋代〕
细草轻烟画出愁,一船明月大刀头。
苔痕欲暗蓝田记,枫叶正寒江渚楼。
无酒可浇鹦鹉赋,有山频典鹔鹴裘。
功名正恐不免耳,拄笏练溪南北秋。
这首诗表达了送别之情,细长的草和轻烟勾画出一幅愁苦的画面,船上明亮的月光映照着大刀的刀头。苔藓的痕迹似乎在暗淡蓝田的记忆中,枫叶正好在寒冷的江边楼阁上飘落。没有酒来浇灌鹦鹉的诗篇,山间频繁穿梭的鹔鹴披着皮毛。对功名的追求,正恐怕难以逃脱,手拄权杖在溪水南北间的秋日里徘徊。
作者介绍:方岳(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友人赵尉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未来的不确定。诗中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人生的思考。
《送别赵尉》是一首充满抒情意味的送别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细草轻烟画出愁”以平淡的自然景象开篇,立刻引入一种忧愁的气氛,仿佛在暗示即将离别的情绪。接着提到的“一船明月”,不仅美丽,还象征着友谊的纯洁与珍贵。
随着诗意的逐步展开,诗人通过描绘苔痕和枫叶,巧妙地将季节的变化与心情的转折结合在一起,表现出离别时的凄凉感。“无酒可浇鹦鹉赋”,在此句中,酒作为传统的送别之物,缺失了,意味着情感的空缺与无法诉说的遗憾。最后两句“功名正恐不免耳,拄笏练溪南北秋”,则表达了对功名的无奈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给整首诗增添了哲理的深度。
诗的最后,手握权杖的意象象征着追求与责任,暗示着身处官场的复杂情感,诗人对功名的恐惧与对自由的渴望交织在一起,深刻而又耐人寻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深情送别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细草轻烟”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愁苦
C. 激动
答案:B
“无酒可浇鹦鹉赋”中,诗人用“无酒”来比喻什么?
A. 对友谊的珍惜
B. 对美好生活的遗憾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B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了什么?
A. 希望与纯净
B. 忧愁与悲伤
C. 财富与荣华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