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7:34
弃置空村饱世情,高轩乃肯顾柴荆。
韩甥殷浩贫亲戚,李益卢纶外弟兄。
两鬓萧疏惊老大,一灯明灭话平生。
刺桐花下逢予季,多致诗人未害清。
在被遗弃的空村中,经历了许多世间的情感,高阁之上,才肯关心那些柴火和荆棘。
韩愈的侄子殷浩与我有着贫困的亲戚关系,李益和卢纶则是我的外弟兄。
两鬓已经斑白,令人惊讶岁月已老,一盏灯光明灭,聊起了平生的往事。
在刺桐花下,我与表弟相逢,常常让我想起那些清新淡雅的诗人。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文,号阮亭,南宋诗人,以其豪放的诗风和深厚的学识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人情世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刘克庄晚年,表达了对亲情与友情的思念,以及对自己年华已逝的感慨。诗中提到的亲戚与友人,反映了诗人与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送表弟方时父》是一首充满人情味的诗,展现了作者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与关怀。诗的开头以“弃置空村饱世情”引入,表现了身处孤寂环境中的作者,内心积累了丰富的世间情感。接着提到“高轩乃肯顾柴荆”,暗示即使在高位之上,也不应忘记生活的根基。
诗中提到的韩甥殷浩以及李益卢纶,展示了作者与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虽然生活贫困,但情谊深厚。两鬓斑白的描写,折射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令人感慨。最后一句“多致诗人未害清”则表达了与表弟相逢时的欣喜与诗意,刺桐花下的相聚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的手法,音韵和谐,情感真挚,颇具感染力。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与岁月的无情,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高轩”比喻高位)、对仗(上下联结构对称),以及情感的夸张(如岁月的无情)。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亲情、友情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情与思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韩甥殷浩”是谁的侄子?
“两鬓萧疏”表示什么?
诗中提到的“刺桐花”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