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4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45:47
鸡声
徐渭 〔明代〕
云中丹灶伴神仙,
亦有栖迟高树颠。
向夕既来回客梦,
凌晨特去喨霜天。
韵飘篱外雏俱集,
颈涨花前绣愈圆。
不似吴门塘上鸭,
只将名姓向人宣。
这首诗描绘了鸡鸣的清晨景象,仿佛云中有丹灶伴随着仙人,也有鸟儿在高树上栖息。黄昏时分,梦中的客人回来了,而清晨时分,鸡声响起,打破了霜天的宁静。鸡鸣声飘散在篱笆外,小雏鸡们纷纷聚集,脖子因饱满而显得更加圆润。这些鸡并不像吴门塘边的鸭子,只是把名字向人们宣扬。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明代著名的诗人、书画家、文学家。他的诗风独特,常常结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徐渭的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徐渭常以自然景象抒发内心情感,表现对世事的感慨与反思。
《鸡声》是一首充满生机与自然气息的诗作,徐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活力。开篇即用“云中丹灶伴神仙”引入,给人以梦幻的感觉,仿佛在描绘一种超然的境界。接着,诗人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结合在一起,黄昏时分的梦境与清晨的鸡鸣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诗中小雏鸡们的聚集,描绘了生命的繁盛与可爱,象征着新的希望。与吴门塘上的鸭子相比,鸡的鸣叫似乎更具个性和身份,强调了个体的存在价值。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与意象的丰富运用,展现了徐渭对生活的感悟与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鸡鸣声描绘自然与生命,反映了徐渭对生活的思考,表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鸡声》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丹灶”象征什么?
诗中小鸡的脖子因什么而显得圆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