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1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16:23
芦花被
作者: 程之鵔 〔清代〕
不并青绫一样看,
只从江上借秋寒。
覆时应共鸥群梦,
卷处浑疑云影残。
中夜月侵如有失,
半醒霜凛觉无完。
可知雪满江南路,
借与袁安卧更安。
这首诗的意思是:这片芦花与青绫相比并没有那么柔美,它是从江上借来的秋寒。仰望时仿佛与海鸥群共做梦,卷起时又像是云影残存。午夜时分月光照进来,似乎有什么失落;半醒之间感到霜寒,意识到自己没有完整的身心。可知江南的大地上已经满是白雪,借此与袁安同眠更为安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程之鵔(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在秋冬交替时节的孤寂与对安宁的渴望。
这首《芦花被》通过描写芦花与青绫的对比,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诗中开头的“不并青绫一样看”,便是对美的反思,青绫象征着优雅与华丽,而芦花则是秋冬时节的自然之物,虽不如青绫般美丽,却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种对比使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无奈与淡然。
“只从江上借秋寒”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江水的寒意浸透了整片芦花,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接下来的“覆时应共鸥群梦”,诗人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借助海鸥的梦境,表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中夜月侵如有失”一语,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月光照射进来,似乎让人感到失去了一些东西,隐喻着人生中的无常与遗憾。“可知雪满江南路”,则是对未来的展望,雪的覆盖象征着纯洁与新的开始,而与袁安同眠的意象则更是希望在困顿中寻求安宁。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透过对自然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安宁与自由的渴望,展现了清淡的生活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芦花在诗中与什么相对比?
A. 青绫
B. 竹子
C. 菊花
D. 桃花
中夜月侵让诗人感到什么?
A. 快乐
B. 失落
C. 紧张
D. 安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程之鵔的《芦花被》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更多体现出豪放与奔放的情感。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