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4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4:51
《鹧鸪天·晓日迎长岁岁同》
作者:晏几道 〔宋代〕
晓日迎长岁岁同,太平箫鼓间歌钟。
云高未有前村雪,梅小初开昨夜风。
罗幕翠,锦筵红,钗头罗胜写宜冬。
从今屈指春期近,莫使金尊对月空。
清晨的阳光迎来了新的一年,岁岁年年都相同;
太平盛世中,箫声和鼓声交织,伴随着歌声和钟声。
高空的云朵尚未见到前村的雪,梅花在昨夜的风中刚刚绽放。
翠色的罗幕,红色的锦筵,钗头上的罗裙更显得宜人。
从今往后,春天的日子近在咫尺,莫要让金杯对着明月空空如也。
该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诗中提到的“梅花”自古以来就是高洁、坚韧的象征,常用来表达诗人的志向和情感。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公元1030年-约公元1110年),字善词,号“阮亭”,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雅的风格著称。其词多描写爱情和自然,常用优美的意象传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宋代太平盛世之时,社会安定,诗人借此表达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春天的气息,诗人用清晨的阳光和梅花的开放来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开篇以“晓日迎长岁岁同”引入,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又暗示着每年春天的相似与美好。接下来的“太平箫鼓间歌钟”描绘了一幅欢庆的景象,传达出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诗中“云高未有前村雪,梅小初开昨夜风”则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春天的来临,梅花的开放象征着生命力的复苏,给人以温暖和希望。接下来的“罗幕翠,锦筵红”展现了节日的氛围,华丽的装饰与春天的气息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欢乐的场景。
最后两句“从今屈指春期近,莫使金尊对月空”则是对未来的展望,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让时间流逝而空留遗憾。整首词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对春天的期待,也有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与珍惜,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梅小初开”象征着什么?
A. 秋天的到来
B. 春天的来临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太平箫鼓间歌钟”中“太平”指的是什么?
A. 动荡不安的时代
B. 安定和谐的社会
C. 繁华热闹的城市
D. 寂静无声的夜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