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3: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3:10
百年四海一容城,是处云山着脚行。观物每从真意得,感时翻觉壮心惊。高松绝岛凌秋势,独鹤空江警夜声。多少中原词赋手,尽将丝竹奏升平。
整个天下都像容城一样,我随处都能在云山中行走。观察事物常常能从中领悟到真实的意义,感慨时光流逝反而让我感到壮志未酬的惊心。高耸的松树和孤立的岛屿在秋风中显得更加挺拔,孤独的鹤在空旷的江面上发出警醒夜晚的鸣叫。许多中原的文人墨客,都在用音乐来庆祝太平盛世。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影响颇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读刘静脩的诗后所作,表达了对刘静脩的敬仰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壮志未酬的感慨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壮志未酬的感慨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首句“百年四海一容城”,以“容城”比喻天下,表达了诗人对刘静脩的敬仰。接下来的“是处云山着脚行”,描绘了诗人在云山中行走的自由自在。第三、四句“观物每从真意得,感时翻觉壮心惊”,表达了诗人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多少中原词赋手,尽将丝竹奏升平”,则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文人墨客的赞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壮志未酬的感慨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诗人通过对刘静脩的敬仰,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容城”比喻什么? A. 天下 B. 故乡 C. 城市 D. 山川
诗中的“观物每从真意得”表达了什么? A. 对事物的深刻理解 B. 对事物的表面理解 C. 对事物的无知 D. 对事物的厌倦
诗中的“感时翻觉壮心惊”表达了什么? A.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B. 对时光流逝的无感 C. 对时光流逝的喜悦 D. 对时光流逝的麻木
诗中的“高松绝岛凌秋势”描绘了什么? A. 高耸的松树和孤立的岛屿在秋风中显得更加挺拔 B. 高耸的松树和孤立的岛屿在春风中显得更加挺拔 C. 高耸的松树和孤立的岛屿在夏风中显得更加挺拔 D. 高耸的松树和孤立的岛屿在冬风中显得更加挺拔
诗中的“独鹤空江警夜声”描绘了什么? A. 孤独的鹤在空旷的江面上发出警醒夜晚的鸣叫 B. 孤独的鹤在空旷的江面上发出欢快的鸣叫 C. 孤独的鹤在空旷的江面上发出悲伤的鸣叫 D. 孤独的鹤在空旷的江面上发出无聊的鸣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李东阳的《读刘静脩诗》的详细解析和相关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