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2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22:12
答吴尚书
作者:方岳 〔宋代〕
今夕复何夕,翠笼蒲艾香。
明朝做端午,节物追楚乡。
客从何方来,寄我锦云章。
江山渺何许,宛然挹清扬。
忽忆老先生,方上千岁觞。
北园竹万个,想见清簟凉。
安得子列子,御我藓古傍。
剧谈坐抵掌,一吐冰雪肠。
当时写巴曲,本拟书数行。
笔阁不得下,聊与歌慨慷。
乃今亦复尔,歌短意则长。
今晚又是何夕呢?翠色的笼子里散发着蒲艾的香气。明天就是端午节,节日的气息让我想起楚地的乡音。客人从何方而来,给我寄来了华丽的云锦书信。江山何其渺远,恰如那清风徐来,令人神往。忽然想起老先生,正好是千岁酒的时节。北园的竹子成千上万,我想象着那清凉的竹席。如何能像列子那样,乘着古老的苔藓?谈笑之间拍手相击,倾吐心中的冰雪。那时写《巴曲》,本来打算写几行字。可惜笔下无法流畅,随意歌唱也算是一种感慨。如今也是如此,虽然歌短,却意蕴悠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字子骏,号白云山人。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擅长描写自然和人文景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端午节前夕,诗人通过描写节日的气氛,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往日的回忆,展现了浓郁的乡情和文化情怀。
《答吴尚书》是一首富有层次和情感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在端午节前夕的思绪。诗的开头以“今夕复何夕”引入,既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又引发对节日的期待。翠笼和蒲艾香的结合,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诗中“客从何方来,寄我锦云章”一句,诗人通过友人的来访,传递出对友情的珍视与期待。接下来的“江山渺何许,宛然挹清扬”,则以自然景象抒发了对人生的哲思,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起老先生,象征着对传统文化和智慧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北园竹子的描写,不仅是对自然的向往,更是对心灵净化的渴望。最后两句“乃今亦复尔,歌短意则长”则体现了诗人对创作的无奈与自省,虽然笔墨难以尽述心中情感,但短歌依然能够传达出深厚的意蕴。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节日、友情、自然和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端午节展开,通过对节日、友情和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和对人生的思索,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客从何方来”中的“客”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子列子”是指哪一位历史人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