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县丞厅即事

《县丞厅即事》

时间: 2025-07-27 23:11:23

诗句

宫殿半山上,人家高下居。

古厅眠受魇,老吏语多虚。

雨水洗荒竹,溪沙填废渠。

圣朝收外府,皆自九天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11:23

原文展示:

县丞厅即事
唐代:王建

宫殿半山上,人家高下居。
古厅眠受魇,老吏语多虚。
雨水洗荒竹,溪沙填废渠。
圣朝收外府,皆自九天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县丞在厅堂中的所见所感:山上有宫殿,而人家则分布在高低不同的地方;古老的厅堂里,似乎总是有梦魇缠绕,老吏们所说的话语多是虚无而无用的。雨水冲刷着荒废的竹林,溪水的沙子填满了被遗忘的渠道。如今的圣朝收拾外府,所有的一切都仿佛在九天之上被清除。


注释:

  • 宫殿:指的是高大的建筑,通常为皇帝或权贵所居。
  • 高下居:形容人们居住的地方高低不平,显示了地形的起伏。
  • 古厅:指的是古老的厅堂,象征着历史的久远。
  • 受魇:受到梦魇的困扰,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
  • 老吏:年长的官员,通常指地方的官吏。
  • 语多虚:说的多是空话,没有实际意义。
  • 荒竹:指的是被遗弃的竹子,象征着荒凉。
  • 废渠:指的是已经失去功能的水渠。
  • 圣朝:指的是统治的朝代,暗示了当时的政治环境。
  • 九天:古代神话中最高的天,象征着极高的权威和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约公元770年—814年),字思国,号少游,唐代诗人。王建生于政治动荡和变迁的时代,其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田园生活和社会景象,兼具讽刺和抒情的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建担任某地县丞期间,反映了他对地方治理和社会现状的观察与思考。诗中表现出对官场虚浮的批判,以及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照,传达出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王建的《县丞厅即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诗的开头以“宫殿半山上,人家高下居”描绘了一个山水相间的宁静场景,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这种宁静却逐渐被现实的荒凉所冲淡。古厅的梦魇,老吏的空谈,雨水洗净荒竹,溪沙填满废渠,这一系列意象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官场与社会的深刻反思。

诗中,王建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雨水”“荒竹”“废渠”等,既有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有对人事的隐喻,表现出对社会的失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最后一句“圣朝收外府,皆自九天除”,更是将个人的感受上升到对历史和政治的思考,暗示着在圣明的朝代下,所有的腐败与荒废都将被清理。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传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盼。王建用他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官场生活的虚伪与人情冷暖,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宫殿半山上:描绘了一个高耸的宫殿,象征着权力与荣耀。
  2. 人家高下居:反映了人们生活的分布与社会的阶层差异。
  3. 古厅眠受魇:古老的厅堂中,诗人感受到梦魇的压迫,暗示着心灵的困扰。
  4. 老吏语多虚:年长官吏多言无物,反映出官场的无能与虚伪。
  5. 雨水洗荒竹:通过雨水的冲刷,象征着对荒废事物的清理与重生。
  6. 溪沙填废渠:溪水的沙子填满了失去功能的水渠,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遗忘。
  7. 圣朝收外府:提及朝代的公正与治理,隐喻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8. 皆自九天除:将一切负面因素归于天上,体现了一种超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高下居”与“古厅眠”,形成了整齐的音韵美。
  • 比喻:将“梦魇”与官场生活联系,表现内心的压抑。
  • 象征:如“雨水洗荒竹”,象征着希望与重生的可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现实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官场虚浮的批判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与人事的关系,反映出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宫殿:象征权利、地位,反映社会的等级制度。
  • 古厅:历史的象征,承载着过去的记忆与遗憾。
  • 雨水:象征洗净与重生,展现自然的力量。
  • 荒竹:象征被遗忘的事物,反映社会的荒凉。
  • 废渠:象征失去功能的事物,暗示历史的遗忘与衰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古厅眠受魇”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宁静
    B. 惆怅
    C. 欢喜

  2. “雨水洗荒竹”中,雨水的作用是什么? A. 冲刷与清理
    B. 破坏
    C. 增长

  3. 诗中的“圣朝”指的是哪个方面? A. 诗人的个人生活
    B. 理想的政治环境
    C. 自然景观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命运与个人困境的思考。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王建与杜甫在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上有相似之处,但王建更多运用自然意象来反映内心情感,而杜甫则偏重于直接的社会批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杜甫等唐诗鉴赏专著
  • 相关的唐代文学研究论文

通过以上分析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王建的《县丞厅即事》,并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远客 迁居 怀陶叟 出三江口有怀钱野人衮 客中除夜 送孔提举航海归曲阜 江上送高文起夫分韵得暮字 送曹生从师 王若水为画秋江众禽图 观朱泽民所画山水有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油果子 牛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老骥伏枥 火字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顶门子 撒丫子 水字旁的字 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直写胸臆 掠是搬非 寻找 谈议风生 包含直的词语有哪些 昼夜兼程 黩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