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5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51:49
怅哀弦罢抚,对流水,问归期。
奈蜃气浮天,腥埃匝地,谁护荷衣。
凄迷。乱烟落照,向吴台苦听夜乌啼。
一树新桐涨绿,半轮孤月扬辉。
支离。瘦影自相依。几处动荒鸡。
便为伊憔悴,惜花心事,祇有天知。
低徊。小窗短榻,礼空王梦逐片云飞。
医得众生无尽,休论芥子须弥。
我在怅惘中停止了琴声,面对着流水,询问何时能归去。
然而蜃气在天空浮动,腥风与尘埃弥散在大地,谁来保护那荷花的衣裳?
凄迷的情景中,烟雾与落日交融,我在吴台倾听夜晚乌鸦的哀鸣。
一棵新梧树发出绿色的芽,一轮孤月高悬,洒下微光。
孤独的影子自相依偎,几处传来荒鸡的叫声。
为了她,我变得憔悴,心中对花的惋惜,只有天知道。
我在小窗前徘徊,短榻上,空礼王梦,片片云彩随风而飞。
医治众生的痛苦是无尽的,何必再谈小小的芥子与须弥山?
龙榆生(1882-1942),字明德,号秋水,江苏人,近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擅长古典诗词创作,作品充满了对故乡和自然的眷恋,风格典雅,情感细腻。
《木兰花慢 吴门初夏》创作于吴门初夏,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与感受,以及对生命无常与情感纠葛的深刻思考。
这首词以初夏的吴门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思考。开篇以“怅哀弦罢抚”引入,直接表达了因心中情感而停止弹琴的状态,暗示着内心的无奈与失落。随后提到“蜃气浮天”,将现实与幻境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对归期的渴望与无奈。环境的描写如“腥埃匝地”则进一步渲染了失落的气氛。
中间部分的“凄迷”、“乱烟落照”描绘了一个朦胧而又美丽的黄昏,夜乌啼声的加入使得场景更加凄凉。诗人通过自然景物传达自己的情感,月光与新梧树的描写,传达了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感慨。
结尾处,诗人自我反省,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提出“医得众生无尽,休论芥子须弥”,意在强调生命的深刻与复杂,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而又豁达的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情感基调在忧伤与豁达之间交织。
诗中提到的“蜃气”指的是什么?
A. 海市蜃楼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天气现象
D. 一种鸟类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兴奋
B. 失落与思考
C. 喜悦
D. 愤怒
“低徊”指的是什么状态?
A. 快乐
B. 迷茫与徘徊
C. 忧伤与思念
D. 轻松
答案: 1.A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