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3:33
赠别讲僧若水
道人永嘉老,口作智者语。
从挥铁如意,宝藏发深贮。
行住自如如,当亦无住所。
踏雪来东山,了不惮修阻。
孤云亦何心,东风复吹去。
索诗赞行色,我敢靳不与。
道人已得道,逢魔犹龃龉。
古气生面目,清流见幽屿。
冷冷微妙音,松风鸡寒雨。
九旬谈妙用,况乃超佛祖。
东归花木繁,啾唧鸟雀聚。
道人具眼目,要当反聋瞽。
万事付一笑,本饭饱亭午。
聊经答道人,瓶巾过水浒。
这位来自永嘉的道人年纪已高,口中所言皆是智慧之语。他挥动铁如意,深藏着宝贵的财富。无论行走或停留,他都如同无家可归的游子。踏雪而来东山,毫不畏惧艰难险阻。孤云何曾有心,东风一吹就随风而去。索求诗歌赞美他的风采,我敢不与他分享。道人已然得道,遇到魔障仍然斗争。古老的气质在他脸上显现,清流映出幽静的山屿。微妙的声音冷冷清清,松风中夹杂着寒雨。九旬时光谈论妙用,更何况超越了佛祖。东归之路花木繁茂,鸟儿啁啾聚集在一起。道人具备明察的眼光,必须要反对聋瞽。万事皆付一笑,午饭早已饱满。闲聊中回应道人,瓶子和巾帕漂过水面。
作者介绍:毛滂,字子云,号厚斋,南宋诗人,以词作著称,擅长豪放、清丽的风格。他的诗词常表现出道教的思想,推崇自然与超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送别讲僧若水之际,表达了对道教修行者的敬佩和对超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修道的思考。
毛滂的《赠别讲僧若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透过对道人若水的描绘,展现了道教文化的深邃与智慧。诗中以“道人永嘉老”开篇,直接引入主题,表现出对这位老道的尊重与钦佩。接着,通过“行住自如如,当亦无住所”展现了道人的自由与洒脱,反映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诗中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孤云”、“松风”、“寒雨”,这些意象不仅渲染了诗歌的气氛,更象征着道人的内心世界与超脱的人生观。此外,诗中提到的“九旬谈妙用”,则暗示了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关系,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深刻的哲思,以及对道教文化的赞美,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令人深思。毛滂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超越世俗的道人形象,同时也引导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本诗中心思想是对道教修行者的赞美,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生命的理解与超脱,提倡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永嘉”指的是?
诗人通过“孤云”来比喻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解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毛滂的《赠别讲僧若水》,以及其所蕴含的道教哲理与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