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偈颂五十一首 其十四

《偈颂五十一首 其十四》

时间: 2025-05-07 16:00:13

诗句

振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

只将此法为全提,世世愿为诸佛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00:13

原文展示:

振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只将此法为全提,世世愿为诸佛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振动法音如雷,击打法鼓如声,布下慈悲的云彩,洒下甘露。只愿将这法门作为全部的依托,世世代代愿意成为诸佛的母亲。

注释:

  • 振法雷:振动法音,如雷声般震撼。
  • 击法鼓:敲打法鼓,象征传达佛法的声音。
  • 布慈云:播撒慈悲的云彩,象征着仁爱与宽恕。
  • 洒甘露:甘露是佛教中象征智慧与觉悟的甘甜之水。
  • 诸佛母:指众生的护佑者,愿意成为众生的母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道冲,宋代高僧,因其深厚的佛学造诣和诗词才华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对人间苦难的同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佛教在中国的盛行时期。诗人用此诗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和对众生的慈悲,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修行为众生传递福泽。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极其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佛教思想。开篇的“振法雷,击法鼓”用声音的震撼来象征佛法的力量,展现了佛法的威严与不可动摇。接着“布慈云兮洒甘露”描绘出了一幅温暖的画面,慈云与甘露象征着佛教的慈悲与智慧,传递给众生以希望与安慰。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修行的追求与坚定的决心,表达了他愿意为了佛法而奉献自己,成为“诸佛母”,这不仅是对自我修行的期许,也是对世间万物的关爱。整体上,这首诗语句简洁却内涵深厚,展现了佛教的慈悲精神与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振法雷:意味着法音如雷般响亮,强调佛法的力量。
  2. 击法鼓:表明佛法的传播需要借助声音的力量,象征传播的使命。
  3. 布慈云兮洒甘露:意在展现佛法的慈悲,像云彩一样覆盖众生,甘露滋润心田。
  4. 只将此法为全提:强调将佛法作为生命的全部支撑。
  5. 世世愿为诸佛母:表达了对众生的无私关爱,愿意成为众生的庇护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佛法比作雷声与鼓声,强调其影响力。
  • 拟人:将慈云与甘露具有人性特征,表现出佛教的温暖与关怀。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佛法的坚定信仰与传播,以及对众生的无私关爱。诗人渴望通过自己的修行,将佛法的智慧与慈悲传递给世人,体现出深厚的宗教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法雷:象征佛法的力量与威严。
  • 法鼓:传递佛法的声音与信仰。
  • 慈云:象征佛教的仁爱与包容。
  • 甘露:象征智慧和觉悟的滋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振法雷”指的是什么? A. 震动的雷声
    B. 佛法的力量
    C. 自然现象

  2. “洒甘露”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物质的丰盈
    B. 智慧与觉悟
    C. 生活的苦难

  3. 诗人愿意成为谁的母亲? A. 自己
    B. 诸佛
    C. 众生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心经》:同样探讨佛教哲理的经典。
  • 《无常颂》:反映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元代的《天净沙·秋思》与此诗在意象上的共通之处,都是对人世间情感的深刻反思,但《天净沙》更侧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偈颂五十一首》则更注重宗教的教义和众生的关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收录了众多经典诗词。
  • 《佛教文化与文学》:探讨佛教文化在文学中的影响。

相关查询

垂丝钓 垂丝钓(于越亭路彦捷置酒同别富南叔) 朝中措(乘风亭初成) 朝中措 朝中措 瑞鹤仙(饯交代沈公雅台山寺作,继作朝中措) 水调歌头(秀州坐上作) 秦楼月 秦楼月(咏睡香) 点绛唇(题西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垂开头的成语 依门卖笑 生字旁的字 酩酊烂醉 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口讷 至理名言 瞋目裂眦 饮美 一张一弛 曾参杀人 散军 父字头的字 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尤的词语有哪些 贝字旁的字 连阁 瓦字旁的字 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