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5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53:30
风咽深松响落潮,
翠螺峰上晚岚消。
乱花成路客闻磬,
残月在林僧采樵。
风声轻轻地穿过深松,海潮拍打岸边发出低沉的声音;
翠绿的螺峰上,晚霞渐渐消退。
五彩斑斓的花儿铺成小路,过路的客人听见了寺庙的磬声;
残月悬在树林中,僧人在采集柴火。
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自然景象与僧侣生活的结合,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宁静、自然的向往和对宗教生活的认可。
鲍皋,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展现恬淡的生活态度。
《晨登采石》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可能是诗人在晨登采石时的所见所感。
《晨登采石》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中的景象如风声、潮声、晚霞、花朵等,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晨登采石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来,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清新而悠然的感受。
首句“风咽深松响落潮”描绘了风在松林间轻轻拂过的声音,与潮水拍打岸边的低沉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接下来的“翠螺峰上晚岚消”则展示了晚霞消散的场景,令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
第三句“乱花成路客闻磬”将自然与人文结合,花儿铺成的路上,过路的客人听到了寺庙的磬声,传递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景。最后一句“残月在林僧采樵”则让人感受到僧侣的宁静生活,月光映照下,僧人在安静地采集柴火,给人以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清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诗中“风咽深松”中的“咽”字意思是:
A. 吞咽
B. 低声
C. 哭泣
D. 声音大
“残月在林僧采樵”中的“残月”意指:
A. 完全消失的月亮
B. 尚未完全消失的月亮
C. 明亮的月亮
D. 再也看不到的月亮
诗中提到的“乱花成路”意象主要表达:
A. 花朵的美丽
B.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C. 客人在路上迷失
D. 花朵的凋零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鲍皋的《晨登采石》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但鲍皋的诗更加注重人文情感的融入,如寺庙的磬声和僧侣的生活,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孤独的自然景观,表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