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5:58
金缕曲 寄远
沈曾植
两地同凄望。碧沈沈夜天如水,泪丝风飏。
沧海飘零同命鸟,三匝南枝谁向。
剩促柱危弦孤唱。梦里风沙迷马迹,
料平生未识金微状。缚裤褶,会相访。
羁魂逐飙轮荡。尽看取聚蚊幻阵,
挂蛇疑象。零落沾衣琼宇晓,
北落南河辉朗。报凤翥鸾翔催上。
第一春风眉黛影,甚新来蹙损天人相。
荷镜暗,柳丝漾。
两地的思念同样凄凉。夜空碧蓝如水,泪水随风飘荡。
在沧海中飘零的同命之鸟,三次绕着南枝,谁能指引它?
只剩我在孤独的柱子旁,独自弹奏危弦。梦中风沙迷离了马的踪迹,
想来这一生中未曾见过那金色的微光。虽然身着褶裙,我们还是会相访。
羁绊的灵魂随风飘荡。细看那聚集的蚊子如幻影般,
似乎挂着蛇的疑象。零落的花瓣沾湿了衣服,晨曦中琼宇闪烁,
北方的星落在南河旁辉煌明亮。报晓的凤鸟翱翔,催促着上升。
第一缕春风带来了眉黛的影子,怎奈新来的却让天人相聚的欢喜减少。
镜子暗淡,柳丝轻轻摇曳。
作者介绍:沈曾植(1850-1922),字虞舫,号梅逸,江苏镇江人,清末民初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词风清新,富有个性,常表现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沈曾植的个人经历有关,表达了对远方朋友或爱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思考。
《金缕曲 寄远》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而闻名。全诗通过夜空的描绘和对泪水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开头“两地同凄望”直接点出两地相隔的孤独和思念,随后的“碧沈沈夜天如水,泪丝风飏”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渲染了一种哀伤的情绪。
诗中“沧海飘零同命鸟”生动地描绘了命运相连的意象,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整首词在意象的构建上非常成功,通过“梦里风沙迷马迹”表现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往的追忆,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最后,诗句“尽看取聚蚊幻阵,挂蛇疑象”则展示了对世间事物的观察与感悟,反映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整首词不仅在情感上给人以共鸣,更在意象上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围绕着思念、孤独与对命运的感慨展开,表现了作者在离别与相思中的复杂情感,深刻反映了人对彼此情感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碧沈沈夜天如水”中的“碧”指的是:
“沧海飘零同命鸟”中的“同命鸟”象征:
“梦里风沙迷马迹”中的“风沙”最有可能代表: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