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多景楼故址

《多景楼故址》

时间: 2025-04-27 17:41:37

诗句

灰飞百尺景愁人,断础残芜但鹿群。

对峙金焦两拳石,平分淮浙半江云。

乾坤几沸萧公镬,风浪空藏郭氏坟。

野衲不知兴废事,梵宫金碧自纷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41:37

原文展示:

多景楼故址
作者: 林景熙 〔宋代〕

灰飞百尺景愁人,
断础残芜但鹿群。
对峙金焦两拳石,
平分淮浙半江云。
乾坤几沸萧公镬,
风浪空藏郭氏坟。
野衲不知兴废事,
梵宫金碧自纷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多景楼的故址,表达了诗人对景物变化、历史兴废的感慨。诗的开头,灰烬飞扬,百尺高的景象让人愁苦;断壁残垣之中,只有鹿群在游荡。两块对峙的石头如金焦一般,分隔着淮河与浙江的云雾。天地间似乎一片沸腾,萧公的铸锅(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在此,不见风浪中藏着郭氏的坟墓。野外的僧人对兴亡之事毫无所知,而那金碧辉煌的梵宫依旧繁华。


注释:

字词注释

  • 灰飞:灰烬飞扬,形容景物的毁灭。
  • 断础:残破的基石,象征着已废弃的建筑。
  • 鹿群:意指宁静的自然景象。
  • 金焦:指金色的焦灼石头,形容石头的颜色与炎热。
  • 平分:分隔、对峙。
  • 淮浙:指淮河与浙江,代表南方水乡。
  • 乾坤:天地、宇宙。
  • 萧公:指历史上著名的铸金人。
  • 郭氏坟:隐喻历史名人之墓。
  • 野衲:指野外的僧人,象征对世事的无知。
  • 梵宫:佛教寺庙,象征宗教的繁华与宁静。

典故解析

  • 萧公镬:萧公是古代铸造金银器的能手,镬是古代的一种铸造器具,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沉淀。
  • 郭氏坟:可能指代历史上某位著名人物的墓地,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历史、社会的深刻反思,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多景楼的故址,反映了作者对过往辉煌的叹惋与对现实的感慨,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诗歌鉴赏:

《多景楼故址》通过对昔日辉煌的追忆与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灰飞百尺景愁人”,通过“灰飞”这一意象,直接引入了对历史遗迹的感伤,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断础残芜但鹿群”,揭示了自然的宁静与人文的荒凉之间的对比,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诗中“对峙金焦两拳石”,以石头为意象,象征着历史的坚韧与永恒,而“平分淮浙半江云”则表现了地理与自然的广袤,呈现了一幅辽阔的画面。后半部分的“乾坤几沸萧公镬,风浪空藏郭氏坟”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的思考,表现出历史的动荡与人物的无常。

整首诗在自然与历史的交织中,表现出对人类文明的沉思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灰飞百尺景愁人:暗示景物的衰败,给人带来忧愁。
  2. 断础残芜但鹿群:描绘了废墟中的宁静与生机。
  3. 对峙金焦两拳石:象征历史的持久与坚固。
  4. 平分淮浙半江云:展现了自然的辽阔与壮丽。
  5. 乾坤几沸萧公镬:历史的变迁如沸水般翻腾。
  6. 风浪空藏郭氏坟:历史人物的命运被掩埋在风浪中。
  7. 野衲不知兴废事:对世事的无知与无奈。
  8. 梵宫金碧自纷纷:宗教的繁华与世事的无常形成强烈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灰飞”暗指历史的消逝。
  • 对仗: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历史的变迁与人类感情结合,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多景楼故址的描绘,表现了对历史与自然的沉思,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理解与接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逝去繁华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灰飞:象征历史的消逝与遗憾。
  • 鹿群:自然生机的象征,寓意生命的延续。
  • 金焦石:象征历史的坚固与恒久。
  • 淮浙云:自然的广阔与变化。
  • 萧公镬:历史文化的象征,代表铸金的艺术。
  • 郭氏坟:历史人物的象征,反映兴亡的无常。
  • 梵宫:宗教的繁华,象征超越尘世的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灰飞”主要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破灭
    • C. 生机
  2. “对峙金焦两拳石”中的“金焦”主要形容什么?

    • A. 石头的颜色
    • B. 天空的颜色
    • C. 水的颜色
  3. “风浪空藏郭氏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历史的尊重
    • B. 对无常的感慨
    •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类社会的思考。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涉及自然与历史的交织。

诗词对比

  • 比较林景熙与苏轼的《赤壁赋》,两者都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但风格上林景熙更为沉郁,苏轼则更为豪放。两者在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态度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林景熙诗集及其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饯故人 河西送李十七 送蔡十二之海上 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 蓟中作 别崔少府 封丘作 赴彭州山行之作 宋中十首 东平路作三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励志冰檗 目量意营 长字旁的字 七星草 山上有山 失光落彩 单耳刀的字 圣王 激怒 包含旦的成语 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打出吊入 心字底的字 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诺苏 德薄望浅 隶字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