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端午次韵怀古或疑屈原曹娥死非正命是不知杀

《端午次韵怀古或疑屈原曹娥死非正命是不知杀》

时间: 2025-05-10 04:53:58

诗句

葵榴入眼明,得酒慰衰齿。

胡为浪自悲,怀古泪纷季。

湘江沈忠臣,越江沈孝子。

沈骨不沈名,清风两江水。

或云非正命,是昧舍生理。

归全岂发肤,所惧本心毁。

哭父天为惊,忧君国将燬。

於焉偷吾生,何以立戴履。

修短在百年,芳秽垂千纪。

之人死犹生,滔滔真死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53:58

诗词名称: 端午次韵怀古或疑屈原曹娥死非正命是不知杀
作者: 林景熙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葵榴入眼明,得酒慰衰齿。
胡为浪自悲,怀古泪纷季。
湘江沈忠臣,越江沈孝子。
沈骨不沈名,清风两江水。
或云非正命,是昧舍生理。
归全岂发肤,所惧本心毁。
哭父天为惊,忧君国将燬。
於焉偷吾生,何以立戴履。
修短在百年,芳秽垂千纪。
之人死犹生,滔滔真死矣。

白话文翻译:

眼前的葵花和石榴都显得那么明亮,喝酒来安慰我这衰老的牙齿。
为何我总是自怜自悲,回忆往事泪水不断涌出。
湘江沉没的忠臣,越江沉没的孝子。
他们的尸骨虽沉,却永远留名,清风拂过两江之水。
人们或许说这不是正命,其实是在于对生死的理解。
归全的意义岂止于身体的安危,最怕的是内心的沦丧。
哭父之时,天也为之惊动,忧虑国家将要毁灭。
在这种情况下,我还如何偷生,如何立足于世?
生死只在百年之间,芳香与污秽将延续千年。
那些人死后仍然活着,真正的死亡才是滔滔不绝的。

注释:

  • 葵榴: 指的是葵花和石榴,象征着明亮和生机。
  • 衰齿: 指年老牙齿的衰弱,暗指作者的衰老。
  • 忠臣、孝子: 典指屈原和曹娥,二人均为历史上著名的忠诚与孝道的象征。
  • 清风: 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和追求。
  • 正命: 正确的命运或命令。
  • 偷吾生: 指在艰难环境中求生存的挣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宋代诗人,擅长山水和咏怀,作品常带有哲理性,表达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端午节前后,诗人借此节日抒发对古人的怀念,尤其是屈原和曹娥,以此表达对忠诚与孝道的追求。

诗歌鉴赏:

林景熙的这首《端午次韵怀古》通过回忆历史人物屈原与曹娥,反映了诗人对忠诚、孝道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眼前的自然景象,葵花与石榴代表了生机与光明,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衰老的感慨与悲伤,表现了人生的无常。

通过对屈原与曹娥的追忆,诗人将他们的忠诚与孝道的精神与个人的苦闷相对照,展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两江水的清风象征着他们的名声将永远流传,而“非正命”的思考则使我们反思生死的意义。

诗中“哭父天为惊”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家庭与国家的深切忧虑,情感强烈。结尾处对生与死的哲理思考,不仅是对古人的追思,更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探讨,强调了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存在与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 “葵榴入眼明”将自然景象引入,给人以清新明亮的感觉,随后转为个人的感慨。
  • “胡为浪自悲”: 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个人境遇的惆怅。
  • “湘江沈忠臣”: 直接提及屈原,表明其忠贞不渝的精神。
  • “归全岂发肤”: 反映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身体的安危与内心的追求之间的矛盾。
  • “修短在百年”: 强调人生的短暂,充满哲理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忠臣”和“孝子”的对比,强调道德的高尚与个人的苦闷。
  • 象征: 自然景象象征生命,清风象征名声与品德。
  • 排比: “哭父天为惊,忧君国将燬”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古人与个人的对比,探讨忠贞与孝道的价值,反映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现实的忧虑,传达出一种对忠诚与义务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葵花、石榴: 明亮与生机的象征,代表生命的美好。
  • 湘江、越江: 代表忠诚与孝道的历史背景。
  • 清风: 象征高洁、高尚的品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位历史人物是谁? A. 李白与杜甫
    B. 屈原与曹娥
    C. 白居易与苏轼
    答案: B

  2. “葵榴入眼明”中“明”字的含义是什么? A. 指代光明
    B. 指代生命的活力
    C. 指代清澈
    答案: A

  3. 诗歌表达了对哪种精神的追求? A. 金钱与权力
    B. 忠诚与孝道
    C. 自由与平等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 屈原《离骚》: 表达对忠诚与理想的追求。
  • 曹娥《曹娥碑》: 赞美孝道精神的作品。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 两者均表达对人生与历史的思考,但风格迥异,李白更为豪放,林景熙则沉郁而深邃。
  • 杜甫《春望》: 同样是对国家与社会的忧虑,但角度与形式不同,林景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历史的结合。

参考资料:

  • 朱自华.《宋代诗人林景熙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世贞.《古诗词鉴赏指南》. 人民文学出版社.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方时敏寄和诗复用韵报之并简季高理前止酒之语季高尝梦萧相国戒勿饮酒 其二 方时敏寄和诗复用韵报之并简季高理前止酒之语季高尝梦萧相国戒勿饮酒 其一 天长道中作饥来驱我去二首寄呈刘卢二御史 其二 眼儿媚 临江仙(饯别王景源赴临江军) 虞美人(族兄无言召) 民谣 写字 老境 晓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刀字旁的字 福星高照 阜字旁的字 功高不赏 拍胸脯 百两烂盈 佾舞生 包含镊的词语有哪些 三撇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电文 菁莪 秦王女 誉望所归 手快脚轻 舌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