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时间: 2025-05-04 01:59:46

诗句

出豫乘秋节,登高陟梵宫。

皇心满尘界,佛迹现虚空。

日月宜长寿,人天得大通。

喜闻题宝偈,受记莫由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9:46

原文展示: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出豫乘秋节,登高陟梵宫。
皇心满尘界,佛迹现虚空。
日月宜长寿,人天得大通。
喜闻题宝偈,受记莫由同。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节日里,我从豫州出发,登上高高的梵宫。
皇帝的心意遍及尘世,佛的痕迹显现在虚空中。
愿日月长久,愿人间与天界都能通达。
我高兴地听到题写的宝偈,接受的启示却无法与他人相同。

注释:

  • :指豫州,即今天的河南省。
  • :登高,升上。
  • 梵宫:指佛教寺庙,象征佛教的神圣之地。
  • 皇心:指皇帝的仁德和心意。
  • 佛迹:佛教的踪迹,象征着佛法的显现。
  • 虚空:这里指无形的空间,寓意深远。
  • 长寿:愿望长命百岁,享受长久的生命。
  • 宝偈:佛教经典中的诗句,传达智慧和启示。
  • 受记:接受佛的教诲或启示。

典故解析:

  • 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登高的习俗,象征着长寿。
  • 慈恩寺:位于西安,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寺庙,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 佛教:诗中多次提及佛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宗教的崇拜和对长生久视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彦昭,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歌常常融入佛教思想,表达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在慈恩寺登高,借此机会抒发对佛教的敬仰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佛教的重视和对长寿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登高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的敬仰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登高的过程,"出豫乘秋节"传达了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而"登高陟梵宫"则体现了对佛教圣地的向往。接下来的两句,"皇心满尘界,佛迹现虚空",则引出了对世俗与精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皇权与佛法的思考。

后两句以“长寿”和“人天得大通”来总结,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和谐关系。"喜闻题宝偈,受记莫由同"则体现了个人的独特体验,强调了每个人在佛法面前的独立性与个体的理解。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重阳节的赞美,更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显示了诗人对人生、宗教和宇宙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出豫乘秋节:诗人从豫州出发,正值秋天的节日,体现了时空的交融。
  2. 登高陟梵宫:描绘诗人登高的壮丽场景,梵宫象征着佛教的至高境界。
  3. 皇心满尘界:皇帝的心意充满了世间,反映了对国事的关注。
  4. 佛迹现虚空:佛教的智慧和教义在空中显现,寓意着无处不在的佛法。
  5. 日月宜长寿:表达了对长寿的美好期望。
  6. 人天得大通:愿人间与天界能够沟通,象征和谐的理想状态。
  7. 喜闻题宝偈:诗人欣喜地听到佛教经典的题词。
  8. 受记莫由同:每个人的悟性和理解不同,体现个人的修行之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佛教的教义比作光辉的日月,强调其普遍性。
  • 对仗:诗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使用“日月”象征长寿与永恒。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长寿与和谐的主题展开,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登高的过程,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人通过个人的体验,反映出一种对宇宙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乡愁与归属感。
  • 秋节:象征着成熟与丰收,寓意人生的圆满。
  • 梵宫:象征着超脱与灵性追求。
  • 佛迹:象征着智慧与启示。

这些意象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描绘,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对生命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春节
    • B. 中秋节
    • C. 重阳节
    • D. 元宵节
  2. 诗人所描述的高处是哪个地方?

    • A. 梵宫
    • B. 龙门石窟
    • C. 某座山
    • D. 玄奘寺
  3. 诗中提到的“长寿”寓意是什么?

    • A. 追求物质
    • B. 追求精神与和谐
    • C. 追求权力
    • D. 追求名声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名作,描绘了秋天的壮丽景色。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的诗,表达了重阳节的思乡情。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与《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都描绘了登高的场景,但王之涣更多强调自然景色,而赵彦昭则结合了佛教思想与个人感悟,体现出更深层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诗词的美与哲思》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塞山泊渔家 南阳 初夏即事寄鲁望 奉和鲁望樵人十咏。樵谿 喜鹊 嘲归仁绍龟诗 独在开元寺避暑,颇怀鲁望,因飞笔联句 赤门堰白莲花 贫居秋日 病孔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理诵 云蒸泉涌 拔结尾的成语 旡字旁的字 天下太平 刀字旁的字 蛊惑人心 粗声粗气 母字旁的字 疋字旁的字 匕字旁的字 胆魄 磁带 潜神嘿规 边帐 致事 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