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1:0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1:07:53
竹迳转西麓,山花能白红。
要知造物心,政在无言中。
这首诗描绘了竹林小径向西延伸,山上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出白色和红色的艳丽。要想理解自然的造物之心,关键在于那些无声的存在之间的和谐。
方岳,字元禧,号梅溪,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常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哲理思考。方岳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景致,常常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这首诗可能是方岳在游历山水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造物主的思索。诗人通过描写山间的竹林和花朵,传达了与自然相融的哲学思考。
在这首诗中,方岳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山水之间的自然景象。开篇的“竹迳转西麓”描绘了一条蜿蜒的小路,给人一种幽静、深邃的感觉。这条小路不仅是通往西边山坡的路径,更是诗人心灵的一种探寻。接着,诗中提到的“山花能白红”,通过对色彩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丰富多彩和生机盎然。白色与红色的对比,既是花朵的色彩描写,也隐喻着自然的和谐美。
最后一句“要知造物心,政在无言中”,则是整首诗的哲理升华。诗人提醒读者,了解自然的真谛并不需要言辞的解释,而在于自然本身的存在与和谐。这种对自然的领悟,反映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对自然和谐的赞美。诗人通过对自然无言之美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宁静的哲学思维,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诗中“竹迳”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山花能白红”表达了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想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