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3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2:52
九日一草亭时将与天章别感赋十六韵共用日字
——杜浚
秋深雨廉纤,意外晴此日。
薄云虽未归,解散已可必。
危坐伤我怀,雅意不欲出。
欻闻良友招,不待盥漱毕。
登高一草亭,岂在山崒嵂。
幽人先入座,鸣琴未离漆。
盘槅但随时,杯香带橙橘。
暂觉百虑蠲,游从任疏密。
丛菊花故迟,黄蕊苞渐茁。
篱蔓弱迎霜,宛结小红实。
独感薜荔枝,来时侔茧栗。
于今已扶疏,残阴映缃帙。
白头久飘零,俗态如虮虱。
遥遥三令节,过眼亦何疾。
念此动哀肠,匪第忆家室。
怅别方自兹,歌笑忽如失。
在深秋的细雨中,意外地迎来了晴朗的一天。薄薄的云层虽然还未散去,但已经可以期待它们的离去。独自坐在高处,心中难免感伤,不愿意流露出我的雅致情怀。恰好听见好友的召唤,我也不等漱口洗面就赶去赴约。登上高高的草亭,那山巅的雄伟岂止于此?幽静的人先坐下,琴声未离漆器。酒杯随意摆放,香气四溢夹杂橙子和橘子。此时此刻,百般忧虑似乎都已消散,游玩之情任凭疏密。丛菊花开得迟缓,黄蕊渐渐吐露新芽。篱笆上的藤蔓虽脆弱迎霜,却宛如结出小红果。独自感慨薜荔枝,来时与栗子相仿。如今已然长得茂盛,残留的阴影映照在书本上。白头已久飘零,世俗的态度就像虮虱。遥远的三令节,转眼间也不觉得多快。想到这一切不禁动容,岂止是怀念我的家室。感慨于此别离,自此歌笑似乎都失去了。
杜浚,明代诗人,生活在明朝中期,擅长诗词,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注重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之际,诗人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同时又因友人即将离别而感到伤感,表现出对友情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在重阳节的心理感受。开篇以“秋深雨廉纤”引入,设定了一个清新而略显忧伤的气氛。接着,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在晴日中与友相聚的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友人的召唤、琴声、酒香等细节描绘,使得整个场景生动而富有诗意。
在诗中,杜浚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既有欢聚的乐趣,又有对离别的惆怅,特别是“怅别方自兹,歌笑忽如失”一句,直抒胸臆,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当下美好时光的享受,也有对未来离别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人生哲思。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给人以深思。
秋深雨廉纤,意外晴此日。
秋天已深,细雨轻纱般飘洒,今天的晴天让人感到意外。
薄云虽未归,解散已可必。
薄薄的云虽然还未散去,但这场雨快要结束了。
危坐伤我怀,雅意不欲出。
独自高坐,心中感伤,不愿意流露出自己的高雅情怀。
欻闻良友招,不待盥漱毕。
突然听到好友的召唤,我甚至不等洗漱就前去赴约。
登高一草亭,岂在山崒嵂。
登上高高的草亭,这样的风景不止于此。
幽人先入座,鸣琴未离漆。
先到的幽静之人坐下,琴声尚未离开漆器。
盘槅但随时,杯香带橙橘。
酒杯随意摆放,香气夹杂着橙子和橘子的味道。
暂觉百虑蠲,游从任疏密。
一时之间,百般忧虑仿佛都消散,游玩的心情随意而自然。
丛菊花故迟,黄蕊苞渐茁。
丛中的菊花开得慢,黄色花蕊渐渐吐出嫩芽。
篱蔓弱迎霜,宛结小红实。
篱笆上的藤蔓迎接霜冻,竟然能结出小红果。
独感薜荔枝,来时侔茧栗。
独自感慨薜荔枝,来时与栗子相仿。
于今已扶疏,残阴映缃帙。
如今长得茂盛,残留的阴影映照在书本上。
白头久飘零,俗态如虮虱。
白头已久,飘零不定,世俗的态度如同虱子。
遥遥三令节,过眼亦何疾。
遥远的三令节,转眼间也不觉得快。
念此动哀肠,匪第忆家室。
想到这些不禁悲伤,岂止是怀念家室。
怅别方自兹,歌笑忽如失。
感慨离别,自此之后,歌笑似乎都失去了。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时光流逝和人生哲思的深刻体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眷恋,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惆怅。
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杯香带橙橘”中提到的两种水果是?
诗中“怅别方自兹”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