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九日江楼眺望二首 其一

《九日江楼眺望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7 04:48:20

诗句

枫叶芦花渐有霜,客中高会又重阳。

登临处处堪乘兴,何必尊前感异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48:20

原文展示:

枫叶芦花渐有霜,
客中高会又重阳。
登临处处堪乘兴,
何必尊前感异乡。

白话文翻译:

枫叶和芦花开始泛起霜白,
在异乡又逢重阳节。
登高望远处处都能兴致勃勃,
何必在酒前感伤异乡的孤独。

注释:

  1. 枫叶:指秋天枫树的叶子,常用来象征秋天的到来。
  2. 芦花:指芦苇的花,秋冬时节常见,具有清冷的意象。
  3.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秋季的节日,通常有登高和赏菊的习俗。
  4. 登临:指登高远望,诗人常用此词表达游览的情趣。
  5. 尊前:指酒杯前,古人饮酒时常常以酒杯称之。

典故解析:

重阳节源于《易经》中的“九”,象征长寿,古时此日有登高、赏菊、饮酒的习俗,表达对长寿的祝愿。诗中提到的“客中”,暗示诗人身处他乡,增添了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龙云,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节令、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重阳节,诗人在外地,思乡之情与节日气氛交织,体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节日的独特感受。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引发了诗人对重阳节的思考。开头两句通过“枫叶”和“芦花”,生动展现出秋天的景色,传达出时光流逝的无情和节气更替的必然。接着,诗人提到“在客中高会又重阳”,表现出他在异乡度过重阳节的情感,虽然身处他乡,但重阳节的到来带来了一丝温暖。

第三句“登临处处堪乘兴”,表达出诗人在登高时的愉悦心情,体现出他对自然风光的欣赏与热爱。最后一句“何必尊前感异乡”,不禁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虽然身处异乡,但依然能够享受生活中的乐趣,拒绝陷入伤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情感结合,展现了一种豁达与超然的情怀。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枫叶芦花渐有霜:描绘秋意渐浓,枫叶和芦花在霜冻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鲜明。
    • 客中高会又重阳:在异乡的重阳节,诗人感受到节日的气氛。
    • 登临处处堪乘兴:无论身处何地,诗人都能找到乐趣,享受登高的快乐。
    • 何必尊前感异乡:不必在酒前感伤身处他乡,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2.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枫叶和芦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的秋天气氛。
  3.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在异乡的游子对重阳节的庆祝与思乡情感的调和,传达出一种人生哲学: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找到享受生活的理由。

意象分析:

  • 枫叶:象征秋天与成熟,常引发思乡之情。
  • 芦花:象征孤独与清冷,衬托出诗人的内心情感。
  • 重阳:承载着对长寿的祝愿,增强节日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2. 诗人对异乡的感受是? A. 伤感
    B. 豁达
    C. 忧愁

  3. “登临处处堪乘兴”的意思是? A. 到处都能找到乐趣
    B. 无法享受生活
    C. 只在特定地方兴致勃勃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王维与杜甫的诗作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情,但王维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杜甫则多表现人生的忧愁与沉重。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的差异,展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入门》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谢仲闵惠友于泉 古意效东野二首 呈徐仲车 蔡河涨二首 秋雨 光山谣 送刘季孙栽隰州 江南曲 和周楚望 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郭公夏五 包含栋的词语有哪些 死硬派 廪饩 尢字旁的字 屮字旁的字 珠还合浦 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发蒙振聩 轻举妄动 鹅口 扇舞 彑字旁的字 黑字旁的字 国无宁日 穷沙 止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