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介然二首

《寄介然二首》

时间: 2025-07-27 08:20:36

诗句

昨者偶持汉节,白头未识乌蛮。

饱饭癯然摩腹,笑听船鼓过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20:36

原文展示:

寄介然二首 吴则礼 〔宋代〕 昨者偶持汉节,白头未识乌蛮。 饱饭癯然摩腹,笑听船鼓过湾。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昨天偶然手持汉朝的符节,白发苍苍却未曾见过乌蛮之地。吃饱饭后,瘦弱的身体抚摸着肚子,笑着聆听船上的鼓声穿过湾口。

注释: 字词注释:

  • 汉节:汉朝的符节,代表使者的身份。
  • 白头:指年老。
  • 乌蛮: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称呼。
  • 癯然:瘦弱的样子。
  • 摩腹:抚摸肚子。
  • 船鼓:船上的鼓声。

典故解析:

  • 汉节:古代使者出使时所持的凭证,象征着国家的权威和使者的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此诗可能是在表达作者对官场生涯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作者在担任官职期间,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官场的繁琐和自然的宁静,表达了一种超脱和淡泊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首句“昨者偶持汉节”,表明作者曾有过官职,但“白头未识乌蛮”则暗示了对官场生涯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后两句“饱饭癯然摩腹,笑听船鼓过湾”,则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场景,展现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声音的欣赏,体现了作者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者偶持汉节”:表明作者曾有过官职,但这种经历似乎是偶然的。
  • “白头未识乌蛮”:暗示作者对官场生涯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未知地域的好奇。
  • “饱饭癯然摩腹”:通过具体的动作,展现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 “笑听船鼓过湾”:通过生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声音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汉节”与“乌蛮”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淡然态度。
  • 拟人:“笑听船鼓过湾”中的“笑听”赋予了船鼓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节:象征着官职和权威。
  • 乌蛮:象征着未知和异域。
  • 癯然摩腹:象征着简单和满足。
  • 船鼓过湾:象征着自然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汉节”象征着什么? A. 官职和权威 B. 自然和宁静 C. 未知和异域 答案:A

  2. 诗中的“乌蛮”象征着什么? A. 官职和权威 B. 自然和宁静 C. 未知和异域 答案:C

  3. 诗中的“笑听船鼓过湾”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官场生活的淡然态度 B. 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C. 对未知地域的好奇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吴则礼的《寄介然二首》与苏轼的《赤壁赋》: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但吴则礼的诗更侧重于对官场生活的淡然态度,而苏轼的赋则更侧重于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则礼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苏轼诗选》:收录了苏轼的诗作,包括《赤壁赋》,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画堂春 咏烛 画堂春 天安门前迎接国庆十三周年 画堂春 伤别 画堂春 长春 一名月月红 画堂春 其三 荷花蔷薇 画堂春 其二 十姊妹 画堂春 其一 蝴蝶花 画堂春 即景 画堂春 画堂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死轻鸿毛 潜身远祸 酉字旁的字 包含欣的词语有哪些 黔驴之技 口字旁的字 糹字旁的字 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撷萃 寡臣 彑字旁的字 远怀近集 廾字旁的字 靡靡之声 蹙沸 膏唇拭舌 包含俗的词语有哪些 一叶知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