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4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45:04
原文展示:
孤城惨淡临寒水,战马不收眠陇底。戍鼓吹角夜迢迢,霜月徘徊梦惊起。遥知横槊兴方新,绿入沙场细草春。憔悴谁怜苏季子,貂裘空复敝黄尘。
白话文翻译:
孤独的城池在寒冷的水边显得凄凉,战马没有被收起,睡在陇地的底部。守卫的鼓声和号角声在漫长的夜晚中回响,霜月下的梦境被惊醒。远远地知道横槊的兴致正新,绿色的细草在沙场上迎来了春天。憔悴的苏季子有谁怜悯,貂皮大衣在黄尘中空自破旧。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边疆战事的关注和对士卒的同情。这首诗可能是在边疆任职期间所作,反映了边疆的凄凉景象和士卒的艰辛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亲历边疆战事或听闻边疆消息后所作,表达了对边疆士卒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孤城的凄凉景象和士卒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士卒的深切同情。诗中“孤城惨淡临寒水”一句,以孤城和寒水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战马不收眠陇底”则进一步以战马的形象,暗示战争的持续和士卒的疲惫。后两句通过“戍鼓吹角夜迢迢”和“霜月徘徊梦惊起”,描绘了夜晚的守卫生活,增强了诗的紧张感和孤独感。最后两句以苏季子的典故,抒发了对士卒命运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孤城的凄凉景象和士卒的艰辛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士卒的深切同情。诗中通过对孤城、战马、戍鼓、霜月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抒发了对士卒命运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无奈。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孤城”象征什么? A. 边疆的孤立无援和凄凉 B. 城市的繁华 C. 战争的胜利 D. 士卒的家园
“战马不收眠陇底”暗示了什么? A. 战争的结束 B. 士卒的疲惫 C. 春天的到来 D. 城市的繁华
诗中的“霜月徘徊梦惊起”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的“苏季子”典故出自谁? A. 苏秦 B. 苏武 C. 苏轼 D. 苏洵
答案:1. A 2. B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