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5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2:51
浣月亭高,映江楼古。
湖山蕴籍供裁句。
欲寻陈迹认南朝,新词吟到西泠路。
香润兰丛,影留桐絮。
联吟更有神仙侣。
玉窗想得静拈毫,浓青不捲疏帘雨。
诗人站在高高的浣月亭上,古老的江楼在水面上映照。湖光山色中积蕴着丰富的文化,供我裁剪句子。想要寻访南朝的遗迹,新的词句吟咏到西泠的道路。香气润泽了兰花丛,影子留在了飘落的桐花上。更有神仙伴侣一同吟唱。透过玉窗,静静地拿起毛笔,浓密的青色不卷起窗帘外的细雨。
冒文蘅(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出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踏莎行》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频繁游历名胜之际,诗人通过游览湖山,感悟历史,表达了对南朝文化的追慕和对友人相聚的珍视。
《踏莎行》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与文化底蕴的诗。开篇以“浣月亭高,映江楼古”引入,既描绘了自然风光,又暗示了历史的厚重。诗人在此背景下,寻求古籍的灵感,表现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
接着,诗人提到“欲寻陈迹认南朝”,显示出对南朝文化的向往与追溯,强调了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在“新词吟到西泠路”中,诗人不仅展现了创作过程,还传达出对友人共同吟唱的渴望,进一步增强了诗中的人情味。
后半部分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美,尤其是“香润兰丛,影留桐絮”,通过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最后一句“浓青不捲疏帘雨”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宁静,体现了对创作的专注。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友谊的深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围绕对历史文化的追溯与对友谊的珍视,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与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传递出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南朝”指的是哪个时期?
A) 唐朝
B) 南北朝
C) 明朝
“香润兰丛”中的“香”主要指什么?
A) 食物的香味
B) 花香
C) 书香
诗人的创作态度是怎样的?
A) 浮躁
B) 平和专注
C) 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