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3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36:25
题沈临江邀赐亭 赵蕃 〔宋代〕
昔我过此暑正薄,是时此亭亦新作。 竹移不问醉与迷,柯叶一敷无病箨。 今兹再来毒热新,客尘昏昏能病人。 正思一坐此亭上,骇俗宁待徵龙鳞。 世将大热比酷吏,亦以清风喻君子。 公凉何止一庭中,寒露清冰遍闾里。 嗟我行色一何迟,不及亭成分韵诗。 竹溪之逸故难著,竹林之贤容可追。
从前我经过这里时,天气还不太热,那时这座亭子也是新建的。 竹子移栽过来,不管它是否醉了或迷糊,枝叶茂盛,没有病态的箨。 现在我又来到这里,天气变得异常炎热,尘土飞扬,让人感到昏昏沉沉。 我正想着坐在这亭子上,这样的景象足以惊世骇俗,无需等待龙鳞的征兆。 世人常把酷热比作酷吏,也用清风来比喻君子。 公共的凉爽岂止在这庭院中,寒露和清冰遍布整个街区。 唉,我的行程是多么的迟缓,来不及在亭子建成时写诗。 竹溪的逸事难以著述,但竹林中的贤士是可以追随的。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与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biāo) 十分友好,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这首诗是赵蕃在访问沈临江的邀赐亭时所作,表达了对亭子的赞美和对清风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赵蕃再次访问沈临江的邀赐亭时所作。诗中通过对亭子的描述,表达了对清风的向往和对酷热的厌恶,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贤士的追随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亭子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清风的向往和对酷热的厌恶。诗中“世将大热比酷吏,亦以清风喻君子”一句,巧妙地将酷热与酷吏、清风与君子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清廉正直的向往。后文“公凉何止一庭中,寒露清冰遍闾里”则进一步强调了清风带来的凉爽不仅限于亭中,而是遍布整个街区,体现了诗人对公共利益的关心。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贤士的追随之情,显示了其高尚的品格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亭子的描述,表达了对清风的向往和对酷热的厌恶,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贤士的追随之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清廉正直的向往和对公共利益的关心。
意象词汇:
意象解释:
诗词测试:
诗中“世将大热比酷吏,亦以清风喻君子”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公凉何止一庭中,寒露清冰遍闾里”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公共的凉爽仅限于亭中 B. 公共的凉爽遍布整个街区 C. 寒露和清冰仅限于亭中 D. 寒露和清冰遍布整个街区
诗中“竹溪之逸故难著,竹林之贤容可追”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追随之情? A. 竹溪的逸事 B. 竹林中的贤士 C. 亭子的美景 D. 清风的凉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