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5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54:55
郢客吟白雪。
遗响飞青天。
徒劳歌此曲。
举世谁为传。
试为巴人唱。
和者乃数千。
吞声何足道。
叹息空凄然。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来自郢地的旅客吟唱白雪的情景,声音回响在高空之中。然而,唱这首歌却是徒劳无功,世人又有谁来传唱呢?不妨让我为巴地的歌手演唱这曲子,能够和唱的也不过几千人。默默无声又有什么意义呢?无奈之中只能叹息,心中满是凄凉。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著称,作品涉及各类题材,尤其以山水诗和豪情壮志的诗篇最为人称道。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李白的游历生涯中,或许是在他游历巴蜀地区时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李白常常在诗中表达对自由、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感慨。
李白的《古风其二十一》是一首充满感慨与孤独的诗作。诗中通过对“白雪”的吟唱引入,表面上是对美好景象的赞美,实际上却隐含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诗的开头以“郢客吟白雪”引出主题,郢地的客人吟唱白雪,给人一种清新而又孤独的意象。然而,接下来的“遗响飞青天”,则让这种清新变得遥不可及,似乎美好的声音注定要消散在空中。
“徒劳歌此曲,举世谁为传”两句,表达了李白对自己创作的无奈与失望。尽管吟唱的乐曲动人,但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中,能有人真正去传唱吗?诗人对自己艺术创作的怀疑和对听众的渴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冲突。
接下来的“试为巴人唱”,则引入了对于地方文化的反思。李白希望能为巴地的人们演唱这曲子,但“和者乃数千”,这又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表明即使有众多的歌者,真正能欣赏和理解的又有多少?
最后的“吞声何足道,叹息空凄然”,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压抑自己的声音,发出无奈的叹息,这不仅是对自身处境的感慨,更是对时代的反思和对人性孤独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对仗(“徒劳歌此曲”与“举世谁为传”)、比喻(“白雪”象征纯洁与孤独),以及反问(“吞声何足道”),使得情感更加深刻。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孤独与无奈,表现了李白对自身艺术生命力的思考以及对世态人情的感慨。诗人在追求自由与理想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无法共鸣的孤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郢客”指的是哪里的人?
诗中“吞声何足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遗响飞青天”意味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与杜甫在表达情感时,李白更倾向于表现个人的孤独与理想,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的现实与民生的苦难。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李白的豪放与杜甫的沉郁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