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浪淘沙 其二

《浪淘沙 其二》

时间: 2025-04-26 19:54:09

诗句

愁与病相兼。

滋味曾谙。

罢蚕天气湿江南。

梅雨连绵朝复暮,云腻山尖。

衣润水沉添。

午梦初甜。

一些些事怕沾黏。

只有昨宵诗未了,险韵重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4:09

原文展示:

浪淘沙 其二
愁与病相兼。滋味曾谙。
罢蚕天气湿江南。
梅雨连绵朝复暮,云腻山尖。
衣润水沉添。午梦初甜。
一些些事怕沾黏。
只有昨宵诗未了,险韵重拈。


白话文翻译:

愁苦与疾病交织在一起,
这种滋味我早已熟悉。
停止了蚕的工作,江南的天气湿润。
梅雨如织,早晨和晚上都在下,
云层厚重,覆盖着山尖。
衣服浸湿,仿佛沉入水中。
午后的梦境刚刚开始变得甜美。
有一些事情让我害怕沾染。
只有昨晚的诗句未完结,
我又重拾那些艰涩的韵律。


注释:

  • 愁与病相兼:指忧愁与疾病交织,心情沉重。
  • 滋味曾谙:滋味早已熟悉,指对这种感觉的体会。
  • 罢蚕:指停止养蚕的工作。
  • 梅雨:特指江南地区的梅雨季节,雨水绵绵不绝。
  • 云腻山尖:形容厚重的云层遮盖着山尖。
  • 衣润水沉添:衣服湿透,令人感到沉重。
  • 午梦初甜:午后的梦境开始变得甜美。
  • 险韵重拈:再次提起那些艰涩的诗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亮武,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自然描绘著称。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情感的细腻表达。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个梅雨季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愁苦与生病的感受,反映出江南独特的气候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浪淘沙 其二》展现了诗人对江南梅雨季节的细致描绘,以及在这种环境下所引发的内心情感。在诗的开头,诗人用“愁与病相兼”直接揭示了他内心的痛苦和困惑,紧接着以“滋味曾谙”表明这种痛苦的熟悉感,仿佛在告诉读者,这种情感并非一时之念,而是长期以来的经历。

整首诗围绕着梅雨季节展开,雨水的连绵使得江南的气候湿润,诗人提到“罢蚕天气湿江南”,不仅反映了生活的琐碎,也暗示了自己对过去的怀念和无奈。梅雨的环境与诗人的愁苦情感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共鸣。

在诗的最后,诗人提到“只有昨宵诗未了”,说明他在这种阴湿的气候中依然保持着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尽管内心的艰难和煎熬让他感到困扰。他重拾那些“险韵”,也许是在寻找一种情感的出口,或是希望通过写作来缓解自己的愁苦。这种对诗歌的执念,恰恰反映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敏锐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愁与病相兼:开篇即指明情感的主题,愁苦与疾病交织。
  2. 滋味曾谙:表明这种苦楚已是熟悉的体验。
  3. 罢蚕天气湿江南: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反映生活状态。
  4. 梅雨连绵朝复暮:强调雨水的持续性,给人一种压抑感。
  5. 云腻山尖:形象地描绘天气阴沉的状态。
  6. 衣润水沉添:衣物湿透,感受到沉重的负担。
  7. 午梦初甜:在烦躁中,梦境却是甜美的,形成对比。
  8. 一些些事怕沾黏:对生活琐事的厌烦与抵触。
  9. 只有昨宵诗未了,险韵重拈:强调诗歌创作仍在继续,尽管情感复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衣润水沉添”形象地比喻了内心的沉重。
  • 对仗:诗中句子结构相对工整,形成对称美。
  • 拟人:将“梅雨”拟人化,强调其对人情感的影响。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内心的愁苦与对生活的反思。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对文学创作的坚持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雨:象征着江南独特的气候,同时也象征着诗人的情感状态。
  • 云腻:表现出天气的压抑感,暗示诗人内心的沉重。
  • 午梦:梦境的甜美与现实的苦涩形成对比,体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梅雨”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2. 诗人通过哪些自然现象来表达他的情感?

    • A. 风
    • B. 雨
    • C. 雪
    • D. 太阳
  3. “愁与病相兼”中“相兼”是什么意思?

    • A. 交替
    • B. 交织
    • C. 分开
    • D. 增加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的作品,表现春雨的滋润与诗人的思绪。
  • 《江南春》:白居易的诗,描绘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象。

诗词对比

  • 《浣溪沙》(李清照):同样描绘了江南的自然景象,但更多的是情感的细腻与对过去的怀念。
  • 《月夜忆舍弟》(杜甫):同样在写作中表达内心的愁苦,背景与情感上有相似之处。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相似的环境下,所表达的情感与意象的差异,丰富了我们对古诗词的理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对清代诗人及其作品的系统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艺术特点与情感表达。

相关查询

董逃行 已酉端午 送夫子之鸠江 题肤功雅奏图 其四 题肤功雅奏图 其三 题肤功雅奏图 其二 题肤功雅奏图 其一 送莫仲节状元归省 桂隐纪咏四十八首 其一 桂隐 巾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主母 喝彩 矛字旁的字 余子碌碌 花貎蓬心 猛乍 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面壁而已 革字旁的字 差勇 穷街陋巷 稳扎稳打 耒字旁的字 辵字旁的字 阜字旁的字 洞达 包含只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