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3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34:40
解冤结 自咏
丘处机 〔元代〕
当初学道凭空炼己,
志冲天人间无比。
放旷山林,次后复逍遥云水。
过夷门又临秦地。
飘蓬十载,游程万里。
度关津崎岖迢递。
事事谙来,但悟了般般总弃。
只随缘布裘芒履。
这首诗描绘了我的修道经历,起初我在无形中努力修炼自己,志向高远,超越世间的一切。在大山幽林中放纵身心,后来又随意地游历于云水之间。我曾经过夷门,来到秦地,十年来如浮萍般漂泊,走过千山万水,渡过险峻的关隘和河流。对世事已经熟悉,但领悟到的道理却是万般皆可抛弃。唯有随缘而行,穿着简单的衣物和鞋子。
作者介绍
丘处机(1148-1227),元代著名道士,著有《太和真经》等,主张道教修炼与自然和谐,追求心灵的自由。
创作背景
此诗成于其游历多年之后,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向往,反映了道教的修炼思想及其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丘处机的《解冤结 自咏》不仅是对个人修道经历的总结,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诗中展现了他在追求理想与自由的旅程中所经历的种种艰辛与领悟。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泊的心态,强调对世事的放下与随缘而行的态度。诗人通过“飘蓬十载,游程万里”的描写,表现出身心的漂泊与追寻,无论是过夷门还是临秦地,都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部分。
诗中“事事谙来,但悟了般般总弃”一句,深刻地揭示了修道者在经历世事后,对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通过对世间一切的抛弃,诗人实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自在。这种对物质的轻视与对精神的追求,正是道教思想的核心。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呈现出一种宁静、自然的生活态度,反映出丘处机对修道之路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是一首极具启发性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道教修炼的坚定信仰与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强调随缘而行、内心自由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志冲天”是指什么?
A. 志向低微
B. 志向高远
C. 志向平常
D. 志向不定
“飘蓬十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安定
B. 漂泊
C. 遇难
D. 成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