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4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3:14
赠鸿宿洲淮士
陈郁 〔宋代〕
洲沙宛在水中央,
荻屋蓬窗似野航。
不战弃城谁执咎,
偷生避地子保伤。
卖力已化诸山寨,
沽酒从开万户坊。
如此抚摩能几日,
流民端复耕桑名。
这片沙洲就像在水中央,
芦苇屋的蓬窗像野外的小船。
不打仗放弃城池又有谁来追究,
为了生存躲避战乱的孩子们又能多么受伤。
辛勤的劳作已让许多山寨变得富饶,
酒馆生意兴隆,万户人家都在开张。
这样安抚能维持几天,
流民们最终还是要恢复耕作和桑田。
作者介绍:
陈郁,宋代诗人,生平及作品较少见于史书记载,主要以其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和对民生的关怀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战乱时期,表达了作者对流民困境的关心与思考,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赠鸿宿洲淮士》一诗,诗人通过描绘沙洲和芦苇屋的意象,表达了对流亡者的同情和对战乱带来的痛苦的深切理解。开篇描绘了自然环境,水中央的沙洲和简陋的屋子,形成了鲜明的生存对比。诗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战乱中弃城的人们的质疑,强调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谁又能真正追究责任。
接着,诗人转向对流民现状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在艰难中依然努力生存的状态:卖力工作换来山寨的繁荣,酒馆的生意也因此兴隆。这种对比强化了流民的艰辛与生活的坚韧。最后,诗人发出了感慨,流民的安抚和恢复生活的希望是否能够持久,表达了对未来的不安与忧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在战火纷飞的背景下,个体对生存的渴望与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战争带来的苦难,以及人们在逆境中的求生欲望,表达了对流民生存状态的深切同情,呼唤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帮助。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洲沙宛在水中央”描述了什么样的环境?
诗人对流民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偷生”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