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8-01 05:2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05:25:01
作者:文天祥 〔宋代〕
道上观行人,半似重相见。
古云性相近,性岂不如面。
万形本一性,万心方一殊。
世固难绝圣,亦恐难绝愚。
在路上观察行人,仿佛像是久别重逢。
古人说,人的本性是相似的,难道性情就不如面容一样吗?
万千形态本是一种本性,万种心思却各有不同。
世间本就难以绝对地分清圣人与愚人,恐怕也难以彻底消灭愚昧。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年-1283年),宋代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因坚守民族气节和文学成就而闻名,著有《文山先生诗集》等。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灭亡之际,反映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人们内心差异和社会愚昧的忧虑。
文天祥的《赠萍乡道士》通过观察行人,深刻探讨了人性与社会的关系,展现了作者对人类共同性与个体差异的思考。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路上的行人,似乎在暗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强调了相似的本性。接着,诗人引入古人的观点,反思性情的相似性和外貌的不同,为下文的哲理思考做铺垫。
在“万形本一性”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万千形态的追问,认为外在的差异并不妨碍内在本质的统一。这种哲学思考,让人联想到东方哲学中的“道”与“德”,揭示了个体与整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最后两句则反映了文天祥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指出在复杂的社会中,圣人与愚人难以完全分开,愚昧的存在甚至是无可避免的。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关怀,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无奈。文天祥的诗风以豪放激昂著称,而此诗则更显得沉静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性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反映了诗人对人类共同性与个体差异的思考,同时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古云性相近”,这句的含义是什么?
诗人对“万形本一性”的理解是?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现象的忧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