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7:08
春抱畏雷后,鷇开形已完。
嫩毛轻染檗,小掌未全丹。
见物初能啑,浮波尚怕寒。
山阴无道士,更长换应难。
在春天雷声之后,刚孵出的雏鹅已经长成了完整的样子。
它们嫩嫩的羽毛轻轻染上了黄色,小小的掌心还没有完全变红。
它们第一次能啄食,却仍然害怕浮动的寒波。
山阴的地方没有道士,再长大也应该更困难了。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曾任官职。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平淡的描写见长,擅长写小景和生活琐事。
此诗写于梅尧臣晚年,正值春天,表达了他对新生事物的观察与感慨。鹅的形象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成长的艰难,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刚刚过去的时节,雏鹅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过程。诗中通过对雏鹅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成长的艰辛。开头“春抱畏雷后”,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氛,雷声虽可怕,但也预示着生命的开始。紧接着“鷇开形已完”,则展现了雏鹅的成长,已经长成了雏形。
在描写过程中,作者用“嫩毛轻染檗”细致入微地展现了雏鹅羽毛的柔嫩和颜色的变化,而“小掌未全丹”则强调了它们成长过程中的不成熟与脆弱。此时,雏鹅虽已具备了啄食的能力,却仍然“尚怕寒”,这种对生存环境的恐惧恰恰反映了生物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最后一句“山阴无道士,更长换应难”,表达了对未来的不安与无奈,山阴的一片寂静与缺乏保护使得小鹅的成长变得更加艰难。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也是对生存困境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小鹅成长过程的细致描绘,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成长的艰辛,同时也引发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对成长过程中的挑战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中提到的动物是什么?
诗中“浮波尚怕寒”所传达的情感是:
“山阴无道士”中的“道士”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