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1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11:13
风日倚馀勇,扶春不自由。
在家曾半面,随我到他州。
絮后酴醾约,莺前杜宇愁。
新来无吏责,萧散更何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临春日暖风的勇气,然而却感受到春天并不自由。在家时与家人相聚一半,随之又离开到他乡。春天的柳絮飘散后,花香和鸟鸣中却隐含着忧愁。如今已经不再受到官吏的责备,心中感到萧散又能追求什么呢?
作者介绍:曹彦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北宋,后期社会动荡,诗人多以抒怀之作见长。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成作于诗人经历了某种离别或变故后的感慨,反映了他对自由与责任之间矛盾的思考。
《萧散》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作,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世事变迁的无奈与淡然。开篇“风日倚馀勇”中,诗人仿佛在享受着春日的温暖,然而随之而来的“扶春不自由”却揭示了他心中难以言说的压抑感。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个人境遇的反思,尤其是“新来无吏责”,显示出一种对世俗压迫的逃避。诗人在自由与萧散之间徘徊,最终流露出一种淡然的态度,似乎在问自己,既然无所求,那为何心中仍有忧愁?全诗用词简练,意象生动,展现了作者在面对自然与人生时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对仗和意象的结合,展现出春日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淡淡忧伤。
主题思想: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个人的萧散,反映出作者对自由与责任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风日倚馀勇”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由的喜悦
B. 面对自然的勇气
C. 对生活的无奈
“无吏责”指的是什么情况?
A. 受到官吏的惩罚
B. 不再受到世俗的干扰
C. 无法逃避责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自由与孤独的思考。
诗词对比: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与《萧散》都表现了离别之情,但王维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曹彦约则更倾向于内心情感的抒发。
以上内容为对《萧散》的全面解读与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