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萧散

《萧散》

时间: 2025-05-07 18:11:13

诗句

风日倚馀勇,扶春不自由。

在家曾半面,随我到他州。

絮后酴醾约,莺前杜宇愁。

新来无吏责,萧散更何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11:13

原文展示:

风日倚馀勇,扶春不自由。
在家曾半面,随我到他州。
絮后酴醾约,莺前杜宇愁。
新来无吏责,萧散更何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临春日暖风的勇气,然而却感受到春天并不自由。在家时与家人相聚一半,随之又离开到他乡。春天的柳絮飘散后,花香和鸟鸣中却隐含着忧愁。如今已经不再受到官吏的责备,心中感到萧散又能追求什么呢?

注释:

  • 风日:指风和阳光,象征着春天的气候。
  • 扶春:形容春天的到来,扶持着春天的气息。
  • 他州:指他乡,表达了诗人离开的情感。
  • 酴醾:指一种酒,春天时花开时节,酒香弥漫。
  • 杜宇:杜鹃鸟,常在春天鸣叫,寓意悲伤和离别。
  • 无吏责:没有官吏的责备,暗示诗人远离世俗的纷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彦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北宋,后期社会动荡,诗人多以抒怀之作见长。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成作于诗人经历了某种离别或变故后的感慨,反映了他对自由与责任之间矛盾的思考。

诗歌鉴赏:

《萧散》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作,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世事变迁的无奈与淡然。开篇“风日倚馀勇”中,诗人仿佛在享受着春日的温暖,然而随之而来的“扶春不自由”却揭示了他心中难以言说的压抑感。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个人境遇的反思,尤其是“新来无吏责”,显示出一种对世俗压迫的逃避。诗人在自由与萧散之间徘徊,最终流露出一种淡然的态度,似乎在问自己,既然无所求,那为何心中仍有忧愁?全诗用词简练,意象生动,展现了作者在面对自然与人生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风日倚馀勇:春天的温暖与阳光给人带来的勇气。
    2. 扶春不自由:春天虽美,却感到自由受限。
    3. 在家曾半面:在家时的情景,只是人生的一部分。
    4. 随我到他州:离开家乡,奔赴他乡,心中隐含不舍。
    5. 絮后酴醾约:春天的柳絮飘散,花香聚集,形成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6. 莺前杜宇愁:春鸟鸣叫,隐含离愁别绪。
    7. 新来无吏责:如今没有官吏的责备,心中却难以放下。
    8. 萧散更何求:生活变得萧散,心中又追求什么呢?
  •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对仗和意象的结合,展现出春日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淡淡忧伤。

  • 主题思想: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个人的萧散,反映出作者对自由与责任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风日:代表温暖与自由。
  • 杜宇:象征悲伤与离别的情感。
  • 萧散:暗示对世事的无奈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日倚馀勇”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由的喜悦
    B. 面对自然的勇气
    C. 对生活的无奈

  2. “无吏责”指的是什么情况? A. 受到官吏的惩罚
    B. 不再受到世俗的干扰
    C. 无法逃避责任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自由与孤独的思考。

诗词对比: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与《萧散》都表现了离别之情,但王维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曹彦约则更倾向于内心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以上内容为对《萧散》的全面解读与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古观 送欧阳衮归闽中 寄石桥僧 赠道者 边州客舍 子规(一作贾岛诗) 病中怀王展先辈在天台 题太白山隐者 小古镜 留别张水部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舑舑 玉字旁的字 纷纷扬扬 毫不经意 三点水的字 涂开头的成语 自蔽 天开头的成语 聿字旁的字 石烂海枯 甓社珠 旦种暮成 十指如椎 不法之徒 龍字旁的字 起生 鬯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