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牡丹

《牡丹》

时间: 2025-07-29 17:02:46

诗句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7:02:46

原文展示:

牡丹
作者: 薛涛 〔唐代〕

去春零落暮春时,
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
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
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
夜深闲共说相思。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结束时,花瓣纷纷落下,我的泪水湿透了红色的纸笺,怨恨着离别。常常害怕,我们的情感就像巫峡的雾霭一样会消散,为什么还会在梦中相约武陵的桃花源呢?每次传递情感,都是借助那芬芳的气息,虽然不说,却彼此心知。只希望在栏边安然地共枕而卧,夜深时能闲聊彼此的相思之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零落:花瓣的凋零、落下。
  • 红笺:红色的纸,常用来书写情书。
  • 巫峡:指蜀地的巫峡,常用来象征离别的悲伤。
  • 武陵:指武陵桃源,象征着理想的隐逸生活与重聚的愿望。
  • 馨香:芬芳的气息,象征爱情的传递。

典故解析:

  • 巫峡:出自《楚辞》,常常与离别、愁苦相联。
  • 武陵:来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着理想与宁静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涛(768年-832年),唐代女诗人,字幼彰,号涛,四川人。她以才情出众而著称,尤其擅长写情诗。她的作品多描绘女性情感,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盛唐时期,社会风气开放,女性地位逐渐上升。诗中表达了对离别的怨恨和对重聚的渴望,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对爱情的追求。


诗歌鉴赏:

薛涛的《牡丹》以细腻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离别之痛与相思之苦。全诗以春天的花落为起点,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情感的眷恋。开篇即以“去春零落暮春时”开场,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这种忧伤贯穿整首诗。诗中通过“泪湿红笺”这一意象,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红笺本是传情之物,如今却因离别而湿透,显示了离愁别恨的深刻。

接下来的两句“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则揭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不安,巫峡的散去象征着情感的消逝,而武陵的重聚则是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诗人用巫峡和武陵的典故,既体现了对离别的无奈,也展示了对重聚的美好期许。

最后四句“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则展现了恋人间默契的情感交流。即使不言语,彼此心中却都有着深厚的理解与感受。结尾的“夜深闲共说相思”则以温柔的场景描绘了相思的宁静与甜美,给人一种温馨的感受。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层次分明,既有对离别的哀伤,又有对重聚的期待,情感深邃而细腻,体现了唐代诗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与细腻描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春零落暮春时:春天结束时,花瓣纷纷落下,暗示时光流逝。
  2. 泪湿红笺怨别离:因离别而流泪,湿透了书信,表达伤感。
  3. 常恐便同巫峡散:常常害怕情感如巫峡的雾霭般消散。
  4. 因何重有武陵期:为何还会有重聚的希望,反映对理想爱情的渴望。
  5. 传情每向馨香得:传递情感时,总是借助芬芳的气息。
  6. 不语还应彼此知:即使不说话,彼此心中也有了解。
  7. 只欲栏边安枕席:希望在栏边安然地共枕而卧,表现对爱情的渴望。
  8. 夜深闲共说相思:夜深时,能一起闲聊相思之情,体现温馨的相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花瓣的零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泪湿红笺”与“传情馨香”,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象征:巫峡与武陵象征着离别与重聚的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相思的主题,表现了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与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展现了女性细腻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富贵与美丽,暗示着诗人对爱情的向往。
  • 红笺:传情之物,象征心中的情感与思念。
  • 巫峡:象征离别的悲伤,暗示情感的脆弱。
  • 武陵:象征理想的爱情与重聚的美好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薛涛的《牡丹》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喜悦
    b. 离愁别恨
    c. 友情
    d. 忧国忧民

  2. “常恐便同巫峡散”中的“巫峡”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离别
    c. 友谊
    d. 理想

  3. 诗中提到的“武陵”指代的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
    d. 白居易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by 屈原
  • 《锦瑟》 by 李商隐

诗词对比:

  • 《离骚》:屈原在《离骚》中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孤独,与薛涛的《牡丹》在情感深度上有相似之处,但主题上更偏向于忧国。
  • 《锦瑟》:李商隐的《锦瑟》同样以复杂的情感著称,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风格上则更为晦涩。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女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指南》

以上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薛涛的诗作及其时代背景。

相关查询

寄朱元晦提举 陶渊明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盖以菊配松也余读而感之因赋此诗 即事 晚步至湖上 感昔 当食叹 渔扉 有所感 独立 道室杂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穴宝盖的字 驷开头的成语 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飞将军 韋字旁的字 封疆大吏 末路穷途 恼羞变怒 龜字旁的字 浮杂 舟字旁的字 弹压山川 齲字旁的字 容贷 申纳 提纲振领 辉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