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2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28:03
寄朱元晦提举
市聚萧条极,村墟冻馁稠。
劝分无樍粟,告籴未通流。
民望甚饥渴,公行胡滞留?
徵科得宽否,尚及麦禾秋。
这首诗描绘了市集冷清,乡村饥寒交迫的景象。诗人劝说分配粮食,但告知却没有足够的流通。百姓渴望得到食物,官府却迟迟不行动。希望能够减轻征收的税负,等到麦子和禾苗成熟的季节。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钦宗”,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散文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宋朝的多次战乱,深切感受到国家的困境和人民的苦难,作品多表现忧国忧民之情,风格质朴、真挚。
此诗创作于北方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民众生活困苦。陆游在此时写信给朱元晦提举,希望能够引起重视,进行粮食分配,减轻人民的负担。
陆游的《寄朱元晦提举》是一首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诗的开头“市聚萧条极”直接描绘了市集的凋零,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反映出当时经济萧条的现状。接下来的“村墟冻馁稠”则将目光转向乡村,进一步加深了人们生活的艰难。
诗中通过“劝分无樍粟”的劝说,显露了诗人对粮食匮乏的无奈与焦虑。此时,民众渴望食物的声音愈加迫切,而官府却显得无动于衷,诗人用“公行胡滞留”来质疑官府的无所作为,表达了对官员的不满和对民生的关切。
最后两句“徵科得宽否,尚及麦禾秋”则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无奈,他渴望能够减轻税负,以便让百姓能够熬过这个艰难的时刻,期待丰收的来临。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简练,深刻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与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全诗通过对社会现状的描绘,表达了陆游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忧虑,反映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及其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现实关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悲惨状况。
诗中“市聚萧条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人对官府的态度是怎样的?
“尚及麦禾秋”中的“麦禾”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