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4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46:37
作者: 刘子翚 〔宋代〕
奉祠得请向天台,清梦先寻紫翠堆。
借问刘晨今在否,云间应见耳孙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应邀前往天台山祭祀的情景。首先,诗人承诺在天台山上奉祠祭拜,清晨的梦境中已经先行寻访了那片青翠的山林。接着,诗人询问刘晨是否在世,似乎是在期待与友人的重逢,而他应该能在云层间听到他的孙子的消息。
作者介绍:刘子翚,字子翚,号阳明,宋代诗人,以其诗歌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友人交游的情景,展现出豁达的个性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应邀前往天台山祭祀的场合,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天台山是道教圣地,诗人在这里祭祀,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描绘了天台山的自然美景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开头的“奉祠得请向天台”表明了诗人的身份和行为,展现出一种庄重的祭祀氛围。接下来的“清梦先寻紫翠堆”则转向了对美景的向往,诗人用“清梦”来形容自己理想中的境地,似乎在追寻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色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天台山美丽的热爱。
“借问刘晨今在否”一句则带来了一丝人情味。诗人对友人刘晨的关心表现了他的人际情感,令人感到亲切。最后一句“云间应见耳孙来”更是将情感升华,暗示云间的神秘与对友人的祝福,给人以无限遐想。
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通过对天台山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与文化氛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描写自然的美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在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养性和超脱世俗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天台”是指哪个地方?
诗人询问刘晨的原因是什么?
“清梦”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