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1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7:15
仓黄禁陌放飞戈,南去我稀北去多。自古胡沙埋皓齿,不堪重唱蓬蓬歌。
在禁忌的街道上,黄昏时分放下武器,南方的人少而北方的人多。自古以来,胡人的沙土埋藏了白皙的牙齿,令人不堪再唱那欢乐的歌。
诗中提到的“胡沙”可以指代历史上与中原王朝有过战争和冲突的北方民族,如匈奴、契丹等;“皓齿”则可能隐喻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而“蓬蓬歌”则是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表达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惋惜。
刘子翚,字延之,号南塘,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曾任官职。其诗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之情,善于描绘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
在宋代,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威胁,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战乱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本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出战争的残酷与人们的无奈。开头的“仓黄禁陌放飞戈”呈现出一种紧张的气氛,暗示着战斗的结束和战争带来的阴影。接着,诗人描绘了南北方人们的迁徙状况,南方人少而北方人多,暗示着战乱导致的人口流动和社会变迁。最后两句则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揭示了战争的惨烈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表达出对乐土的无奈追求。在整体上,诗人用“胡沙埋皓齿”的意象,深刻地刻画了战争对人类的摧残与对生命的摧毁,同时也引发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未来的期待。
仓黄禁陌放飞戈:这里用“仓黄”形容黄昏的沉重气氛,暗示战争的阴影;“禁陌”则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思考,放下武器意味着战斗结束,但也带来了无尽的忧虑。
南去我稀北去多:通过对南北方人流动情况的对比,揭示了战争造成的人口迁徙与生计困境,反映出社会的动荡。
自古胡沙埋皓齿:这一句引入历史背景,表明战争自古以来就存在,胡人对中原的侵扰与压迫使得无数生命消逝。
不堪重唱蓬蓬歌:最后一句在对比过去的欢乐与现实的悲伤,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失落与对无奈的抗拒。
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通过对古代战乱的描绘,表现出对生命的珍视,对历史的警醒,体现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仓黄”代表什么?
诗人对南方和北方人流动的描绘,主要反映了什么主题?
“胡沙埋皓齿”中的“皓齿”象征什么?
答案:
刘子翚《汴京纪事二十首》其十八 vs. 杜甫《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