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2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7:26
淮水汤汤,伐鼓镗镗。
之子南行,征夫不遑。
有翮者燕,集于堂巢。
我日不谒,而旬不朝。
征夫况瘁,谁使告尔劳。
谁经营四方,谁高门翱翔。
谁粲粲衣裳,谁饥渴载行。
辰月弗振,乾月维雹。
视天之威,伊胡云虐。
弗问则退,问言谁对。
敬我友矣,式相求矣。
询于道周,维教言是由。
母琐言是谋,母戏言是流。
桓桓之罴,免罹于罗。
如彼弋鸟,维恐不加。
无执猫狸,而舍彼虎豺。
我视人之疚,如灾我躬。
勿曰行弗动,勿曰言弗用。
曰我寡,惮彼有众。
矢时弗颂,维云讽矣。
伊谁之送,孝友张仲。
淮水浩浩荡荡,鼓声阵阵响起。
那位朋友南行,征途上的人们忙碌不已。
有翅膀的燕子,聚集在堂前的巢穴里。
我虽不曾探望他,但日子却一天天过去。
征人更加疲惫,谁来告诉你我为此劳累。
谁在经营四方,谁在高处翱翔。
谁穿着华美的衣裳,谁又在饥渴中行走。
辰月没有振奋,乾月却如雹。
面对天的威严,乌云密布,气候严酷。
不问则退,问了又是谁来回答。
我敬重我的朋友,诚心相求。
询问周围的道理,老师教导说这就是缘由。
那些琐碎的言语是谋划,戏谑的言语则是流传。
那威猛的熊,免于被捕捉。
就像那弋鸟,不敢轻易靠近。
不要执着于猫和狸,却放弃了虎和豺。
我看待他人的过失,犹如对待自身的灾难。
不要说我行动缓慢,不要说我言语无用。
我虽人少,却惧怕他人众多。
箭矢时常不被赞颂,正如云雾中的讽刺。
是谁在送行,孝友张仲。
何景明,明代诗人,生于江南地区,以诗歌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歌常常蕴含深厚的人生哲理,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淮水 送张子也》是何景明在朋友张子的南行之际写下的送别诗,表达了他对朋友的祝福和依依不舍的情感。诗中描绘了淮水的壮阔和送别时的感伤,反映了友情的珍贵和人生的无常。
《淮水 送张子也》通过淮水的描写,展现了送别的氛围和离别的情感。开篇用“淮水汤汤,伐鼓镗镗”来渲染一种宏大的场景,水流的浩荡与鼓声的响亮,给人以紧迫感和庄重感,仿佛在为朋友的出行作一种隆重的送别仪式。接着,诗人通过对燕子、征夫的描写,传达了对朋友远行的深切关怀与担忧。尤其是“征夫况瘁,谁使告尔劳”,表达了对朋友旅途艰辛的感同身受。
中间部分的“视天之威,伊胡云虐”则引入了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似乎在暗示朋友在外行途中将面临的艰难险阻。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朋友的祝福,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最后一句“伊谁之送,孝友张仲”则总结了全诗,强调了送别的主题和情感的寄托,令人感慨不已。
整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对未来的思考。
《淮水 送张子也》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有翮者燕”象征什么?
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