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1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4:04
沁园春·唤麴生来
作者:李曾伯〔宋代〕
唤麴生来,与常娥约,
从太守游。
把玉箫声寄,萧关短笛,
霓裳曲换,清塞重裘。
桂影飘摇,桐阴立尽,
多少征人霜满头。
油幢暇,不掀髯一笑,
辜负中秋。
斗杓矗处中州。
还有解闻鸡起舞不。
看鸣弦中鹄,穿杨电激,
飞球戏马,策垂星流。
绣帽归军,玳簪环客,
薄晚同登庾亮楼。
浮生事,是几番玩月,
何苦多愁。
这首词表达了与常娥约定相聚的心情,描绘了与友人一起游玩时的情景。诗人寄情于玉箫声与短笛声,换上霓裳曲,穿上厚重的外衣,感受着桂树的影子摇曳,桐树的阴影已消失,多少漂泊的征人满头霜白。即便是闲暇时光,也无心微笑,辜负了中秋的美好时光。在中州的斗杓星辰高悬,有人是否能听到鸡鸣而起舞?看那鸣弦中的天鹅,穿梭于电光之间,飞球嬉戏马匹,星流之间策马而行。绣帽归来的士兵,佩戴玳瑁簪子的客人,薄暮时分一同登上庾亮楼。浮生如梦,玩月几次,何必多愁善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曾伯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其作品多关注人情世故,追求情感与理想的结合,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中秋之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与感慨,既有对友人聚会的期待,又有对过往岁月的思考。
李曾伯的《沁园春·唤麴生来》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词作,透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世间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词开篇便以“唤麴生来,与常娥约”引入,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音乐与舞蹈的描写,诗人将自己置于一个欢快的氛围中,仿佛与友人共度良宵,感受着月光的柔和与桂影的摇曳。在词的后半部分,诗人以“浮生事,是几番玩月,何苦多愁”作结,回归到对人生短暂的思考,表达了对浮华与虚幻的清醒认识。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欢愉的表面,又潜藏着淡淡的忧伤,反映了诗人在快乐与忧愁间的纠结与挣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中秋佳节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友谊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常娥”象征什么?
“多少征人霜满头”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的“浮生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李曾伯的《沁园春·唤麴生来》更具生活气息与人情味,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孤独的哲思。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但都反映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