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2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22:21
春从天上来 祀灶日立春
作者: 赵熙 〔清代〕
春又人间。坐画角声中,聊饤辛盘。
土牛佳节,风鹤残年。战血一片关山。
更刮毛何地,向龟背千度成毡。
有谁怜。尽野梅红处,青是烽烟。
东皇也应如旧,见珂马当当,银烛朝天。
祀灶黄羊,名官青鸟,今夕都变桑田。
问醉时司命,忍凝睇鬼妾花前。
倚栏干,望香南雪北,如此西川。
春天又回到了人间。坐在画角声中,随便吃一些辛辣的食物。
土牛的节日又到了,风中的鹤儿似乎也在感叹光阴的流逝。
战场上满是鲜血,关山依旧遥远。
更刮的毛又在何方,向龟背上千次折磨成毡。
有谁来怜惜,在野梅盛开的地方,青色的烟雾弥漫。
东皇仍然和往常一样,看到珂马叮当,银烛高照朝天。
祀灶的黄羊,名官的青鸟,如今一切都变成了桑田。
问醉时的命司,忍不住凝视着鬼妾花前。
倚靠栏杆,眺望南方的香雪,北方的雪景,如此的西川。
赵熙,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花鸟画,诗风雅致,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
该诗创作于立春时节,反映了春天带来的生机与战乱的对比,表现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
《春从天上来 祀灶日立春》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春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变化的深刻思考。开篇“春又人间”,简洁而有力地勾画出春天的回归,仿佛春天不仅仅是季节的更替,更是生命的重生。接着,诗人描绘了节日的氛围与人们的欢愉,然而随着“战血一片关山”的出现,令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对比与冲突,春天的温暖与战乱的惨烈形成鲜明对照。诗中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尤为细腻,通过“尽野梅红处,青是烽烟”,表达了人们在美好事物面前的无奈与伤感。
在诗的后半段,诗人通过对“东皇”的提及,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然而“今夕都变桑田”的感慨,又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与变化的必然。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
整首诗以对景物的描写引发内心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战争和岁月的反思,展现了清代诗人特有的情感深邃与艺术风格。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回归与战争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变化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未来的希望,同时流露出对战争的反思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人赵熙属于哪个朝代?
“战血一片关山”中的“关山”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东皇”指的是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