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古风其三十二

《古风其三十二》

时间: 2025-05-02 13:37:58

诗句

蓐收肃金气。

西陆弦海月。

秋蝉号阶轩。

感物忧不歇。

良辰竟何许。

大运有沦忽。

天寒悲风生。

夜久众星没。

恻恻不忍言。

哀歌逮明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7:58

原文展示:

蓐收肃金气。
西陆弦海月。
秋蝉号阶轩。
感物忧不歇。
良辰竟何许。
大运有沦忽。
天寒悲风生。
夜久众星没。
恻恻不忍言。
哀歌逮明发。

白话文翻译:

金风渐起,秋意渐浓。
西边的海面上,弦月高悬。
秋蝉在台阶上悲鸣,
我感受到万物的忧伤,难以平息。
美好的时光究竟在哪儿呢?
大运的潮流似乎瞬息万变。
寒气逼人,悲凉的风在生。
夜深人静,星辰逐渐隐没。
心中难忍的愁苦,唯有以哀歌表达。

注释:

  • 蓐收: 古代神话中掌管秋收的神。
  • 肃金气: 表示金秋的气息,金表示丰收的季节。
  • 西陆: 指西方的陆地,暗指西天的美景。
  • 弦海月: 形容月光照耀在海面上,如琴弦般皎洁。
  • 秋蝉: 秋天的蝉鸣,象征着秋天的萧瑟。
  • 良辰: 美好的时光。
  • 大运有沦忽: 意指盛世与衰败的交替,时光流转无常。
  • 恻恻: 形容心中愁苦。
  • 哀歌: 悲伤的歌曲,表达心中的哀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极富个性,以豪放飘逸、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李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抒发豪情。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李白晚年,正值他游历四方、感怀时光流逝之际。此时的他,经历了无数风雨,心中对人生的感慨愈加深刻,常常在自然的景象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诗歌鉴赏:

《古风其三十二》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蓐收肃金气”,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成熟,接着“西陆弦海月”,描绘出夜空下月光与海面的宁静之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随着“秋蝉号阶轩”的出现,诗人引入了生物的悲鸣,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

在“良辰竟何许”一句中,诗人发出对美好时光的追问,表现出他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感伤。“大运有沦忽”一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时光无常的主题,揭示出盛衰交替的道理。随着“天寒悲风生”,诗人描绘出天气的变化与内心的寒凉,处于夜深人静时的“众星没”,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寂寞。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以“恻恻不忍言,哀歌逮明发”结束,诗人以哀歌来诉说内心的苦楚,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蓐收肃金气: 描绘秋天的气息,暗示丰收的季节。
  2. 西陆弦海月: 描述西方海面上的明月,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3. 秋蝉号阶轩: 秋蝉在台阶上鸣叫,传达出秋天的悲凉感。
  4. 感物忧不歇: 诗人因感受到周遭的景象而忧愁不已。
  5. 良辰竟何许: 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追问。
  6. 大运有沦忽: 暗示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无常。
  7. 天寒悲风生: 形象化寒冷的天气与悲伤的情感。
  8. 夜久众星没: 描绘夜晚的宁静与孤独,星辰的消失象征着希望的渺茫。
  9. 恻恻不忍言: 内心的痛苦难以言表。
  10. 哀歌逮明发: 以歌声来发泄心中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 “金气”比喻秋天的丰收气息。
  • 拟人: “秋蝉号阶轩”使蝉鸣具有人性化的悲情。
  • 对仗: “良辰竟何许,大运有沦忽”形成整齐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生命短暂的忧虑。诗人通过秋天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对自然和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营造出一种悲凉而又思索的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着成熟与衰败,生命的轮回。
  • : 代表思念与孤独,常与离别挂钩。
  • : 代表着生命的短暂,秋蝉的哀鸣更增添了悲伤的情绪。
  • : 象征着希望与美好,但在夜深时的消失则暗示着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蓐收”指的是什么? A. 春天
    B. 秋天
    C. 冬天
    D. 夏天

  2. 诗人是如何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渴望的? A. 通过对星星的描写
    B. 通过对秋蝉的描写
    C. 通过“良辰竟何许”的提问
    D. 通过描绘海面的月光

  3. 诗中“哀歌逮明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忧愁
    C. 愤怒
    D. 兴奋

答案: 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秋夕》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古风其三十二》与杜甫的《秋夕》: 两首诗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感慨,但李白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于社会与人生的无常。

参考资料:

  • 《李白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续赋家园七咏·万石亭 次韵茂元独速歌 李丞相挽诗三首 论俗十二首 次韵白水雪梅二诗 寄题陈良臣颐轩四首 食蛎房 巡寨偶书 次韵熊叔雅七言 园蔬十咏·萝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堂的词语有哪些 裂裂 争名逐利 山乌 支解 谋及妇人 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馬字旁的字 折足覆餗 刚中柔外 包含稼的词语有哪些 独当一面 言以足志 包字头的字 贝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靑字旁的字 殊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