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5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7:22
谁负旋乾手,当春起蛰虫。
鱼龙惊寂寞,天地喜昭融。
墐户身方远,昂霄意已雄。
俗聋谁与破,予欲问丰跂。
谁在操控着天体的旋转呢?正当春天来临,蛰伏的虫儿开始苏醒。
鱼和龙被惊扰得寂寞无比,天地间却洋溢着春天的融融暖意。
关上门窗,身心似乎也远离尘世,心中已然充满了高昂的志向。
在这喧闹的俗世中,谁能打破这种沉闷呢?我想要去询问丰收的希望。
孙承宗,明代诗人,字子云,号涌泉。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具有较强的个性和深度。
此诗创作于惊蛰节气前后,反映了春天的到来以及自然界的变化。惊蛰是春天的重要节气,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新气象的开始,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首诗以惊蛰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来临和万物复苏的景象。开头“谁负旋乾手”既是一种疑问,也是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表明人类在宇宙面前的渺小和无力。接下来的“当春起蛰虫”则直接引入了春天的主题,蛰虫的苏醒象征着生命的复苏,暗示了希望与新生。
“鱼龙惊寂寞,天地喜昭融”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鱼和龙的惊恐反映了自然界中的变化,而“天地喜昭融”则表现出春天的温暖和和谐。这种和谐是自然的,也是人心向往的。
诗的后半部分“墐户身方远,昂霄意已雄”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理想的追求。关闭窗户,身心远离尘世,显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的高远。这种孤独并非负面,反而是对理想的坚定信念。
最后一句“俗聋谁与破,予欲问丰跂”聚焦于对未来的思考与追问,诗人渴望打破世俗的沉闷,寻求更高的境界。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到来,表达了对生命复苏的赞美,展示了诗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与思考,反映了对世俗的超越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中“旋乾”指的是什么?
“昂霄意已雄”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丰跂”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