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4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44:32
发高邮
作者:文天祥 〔宋代〕
初出高沙门,轻舫绕城楼。
一水何曲折,百年此绸缪。
北望渺无际,飞鸟翔平畴。
寒芜入荒落,日薄行人愁。
行行行湖曲,万顷涵清秋。
大风吹樯倒,如汤彭蠡舟。
欲寄故乡泪,使入长江流。
篙人为我言,此水通淮头。
前与黄河合,同作沧海沤。
踟蹰忽夫意,拭泪泪不收。
吴会日已远,回首重悠悠。
驰驱梁赵郊,壮士何离忧。
吾道久矣东,陆沈古神州。
我今载南冠,何异有北投。
不能裂肝脑,直气摩斗牛。
但愿光岳合,休明复商周。
我刚刚离开高沙门,轻舟绕着城楼行驶。
这条水流曲折多变,百年来一直如此密切。
北望无边无际,飞鸟在平原上翱翔。
寒芜杂草渐渐荒落,夕阳西下行人愁苦。
沿着湖岸行走,万顷湖水映照着清秋。
大风吹得船帆倾倒,像汤水翻腾的彭蠡舟。
想寄故乡的泪水,恰似随水流入长江。
船夫告诉我,这水通向淮河。
前面与黄河相汇,最终同归于沧海。
我犹豫不决,擦拭眼泪却无法止住。
吴会的日子已经遥远,回首时感觉无比悠长。
驰骋在梁州与赵郊,英勇的壮士又为何忧愁?
我已向东走了很久,古老的神州大地正沉沦。
如今我戴着南冠,何尝与北方的投降者不同?
不能将肝脑涂抹,气愤如同摩擦斗牛。
但愿光明能再次汇聚,重新恢复商周的辉煌。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因其忠于国家,宁死不屈而被后人所敬仰。他的诗歌以悲壮激昂、情感真挚为特点。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文天祥在战乱中流亡,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通过描绘水流曲折的景象,寓意着人生道路的艰难与变化,流露出浓厚的忧国忧民之情。
文天祥的《发高邮》是一首饱含深情的诗,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全诗以描写自然景物开篇,轻舟绕城楼,流畅的水道暗示着生活的变化与无常。诗中北望无际,飞鸟翔平畴,展现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依然心向自由与希望。随着描绘的深入,寒芜与行人愁苦的意象交织,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沉重的情感。
而“大风吹樯倒,如汤彭蠡舟”则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在风雨飘摇中的不屈精神,尽管面临困境,内心却依然充满斗志。后文欲寄故乡泪,使入长江流,则是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寄托与无奈。他希望通过泪水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但无奈一切都随水流逝。
整首诗情感跌宕起伏,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期盼,体现了文天祥深厚的家国情怀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传达了诗人那种“衰落之中见伟大”的精神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渴望,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不屈的精神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发高邮》的作者是谁?
诗中“寒芜入荒落”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中“欲寄故乡泪,使入长江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