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2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9:29
陶公无酒日,聊爱菊芳菲。
薄俗谁青眼,当头见白衣。
一壶携竹叶,三径款柴扉。
竟醉无馀事,高风世所希。
在陶渊明没有酒喝的日子里,我只好欣赏菊花的芬芳。
世俗之人谁能看得起我,只有在我眼前看到身穿白衣的人。
我带着一壶竹叶酒,沿着小路走到柴门前。
醉酒之后无所事事,只有高洁的风尚在世上难得一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周馨桂,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季,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诗人借助陶渊明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高洁品德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批判。开头两句“陶公无酒日,聊爱菊芳菲”直接引入陶渊明的形象,表达了在缺少酒的日子里,诗人仍能以欣赏菊花来陶冶情操,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接着“薄俗谁青眼,当头见白衣”,诗人质疑世俗的眼光,暗示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能理解他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后两句“一壶携竹叶,三径款柴扉”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携酒访友的情景,营造出宁静、悠然的氛围。最后一句“竟醉无馀事,高风世所希”则总结了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酒醉之后,诗人放下世俗的纷扰,追求高洁的品德,显示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这首诗不仅是对陶渊明的怀古,更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自我价值与内心世界的探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的怀古,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德与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揭示了对世俗的无奈与批判,反映了清代文人追求理想生活的内心挣扎。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追求高洁品德与隐逸生活的主题,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与自我价值的重视。
诗词测试:
“陶公”指的是哪位诗人?
诗中提到的“薄俗”是指什么?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同一主题下的不同表现与情感基调,展现了古代诗歌的多元性与丰富性。
这些参考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背景、艺术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