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4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44:00
临江仙 月当头夜待月
作者:袁绶 〔清代〕
未许婵娟全面露,
当头虚说相逢。
痴云深护广寒宫。
中宵明镜掩,
可是晚妆慵。
窗外蜜梅初破蕊,
生怜香影迷蒙。
箫声吹彻玉玲珑。
幽怀何处诉,
惆怅倚西风。
这首词的意思是:没有允许月亮完全露出,在这当头的月光下,虚幻地说要相逢。那痴情的云彩深深地护住了广寒宫。在午夜的明镜下遮掩着,难道是因为她的妆容懒散呢?窗外的蜜梅刚刚破蕊,令人怜惜那香影朦胧。箫声悠扬地吹彻了玉玲珑的乐器。我的幽幽心事又该向何处倾诉,只能惆怅地倚靠着西风。
袁绶(1641-1715),字宗达,号白川,清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多样,尤以描写自然景物与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思考。
本词创作于清代,正值士人生活的变迁与个人情感的困惑。词中结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惆怅。
《临江仙 月当头夜待月》是袁绶描绘夜晚月色的词作,体现了他对生命、情感的深刻思考。整首词在结构上采用了传统的词牌格式,语言清丽雅致,意象丰富。开头两句提到“未许婵娟全面露”,这句引入了月亮的意象,暗示着月亮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后面“痴云深护广寒宫”,则巧妙地引入了嫦娥的传说,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接下来的几句描写了夜晚的场景,“窗外蜜梅初破蕊,生怜香影迷蒙”,通过对梅花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最后两句“幽怀何处诉,惆怅倚西风”,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感到孤独和惆怅,无法倾诉内心的情感,这种无奈与月亮的冷清形成了鲜明对比。
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忧伤与思念,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月亮、梅花等意象的描绘,袁绶成功地传达了他对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月亮、爱情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叹息。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作思念与孤独的象征,而梅花则象征着坚韧与纯洁。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婵娟”指的是哪个天体?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D) 行星
“痴云深护”中的“痴云”指代什么?
A) 情感的守护
B) 一种天气现象
C) 月亮的光辉
D) 宫殿的建筑
诗中“惆怅倚西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愤怒
C) 孤独与思念
D) 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