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5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51:22
齐天乐五十首 其十七
作者: 端木埰 〔清代〕
太虚作记曾兹夕,
探幽快乘清兴。
皓月中天,秋光似水,
路入风篁支径。
山空夜静。
爱行路松香,
漱来泉冷。
流水声中,
隔林依约度疏磬。
今宵风景未减,
只潇斋寂坐,
尘念都屏。
兰纸书成,
蜡光透入,
净几明窗相映。
盈盈照影,
想此月清晖,
古人同领。
问月何如,
一般清味永。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静谧场景,诗人曾在这夜晚留下记录,沉浸在幽静的氛围中,感受到清新之兴。明亮的月光洒在天空,秋天的光辉如水一般,通往竹林的小路曲折而宁静。夜晚的山空无声,只有松香伴随在路旁,清泉的凉意令人心旷神怡。流水声在林间若隐若现,偶尔传来疏磬的声响。今夜的美景依旧,诗人独自坐在潇洒的书斋,心中一切尘念都被抛开。书写在兰纸上的文字在蜡烛的光照下透出微弱的亮光,洁白的案几和明亮的窗子相映成趣。月光盈盈照映着他的身影,让人想起古人也曾一起领略此时的清辉。诗人不禁问月亮如何,似乎在感叹这清幽的滋味永远不会改变。
端木埰,清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山水,兼具哲理思考与生活体验。其作品常常表达闲适静谧的情怀,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秋夜,诗人可能正处于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远离城市喧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诗中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切交流,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这首《齐天乐五十首 其十七》通过清晰的意象描绘出一个静谧的秋夜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与哲学思考。诗的开头“太虚作记曾兹夕”让人感受到一种恍惚的时空交错,仿佛诗人的思绪被带回到过去的某个夜晚,似乎在追忆一种永恒的美好。这种回忆与现实的交融使得整个诗篇充满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皓月中天,秋光似水”,这句描写了月光与秋天的景象,清晰而美丽。诗人在这一刻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仿佛时间在这一瞬间凝固。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观察,展现了“松香”、“泉冷”等自然元素,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今宵风景未减”,诗人自处于书斋之中,远离尘世的纷扰,尽享这一刻的宁静。最后,诗人引入了“问月何如,一般清味永”,将月亮与古人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永恒美好的向往。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对内心宁静的一种追求与反省,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与人文情怀。
诗中“皓月中天”所指的是什么?
诗人如何描述夜晚的环境?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