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0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03:27
兰溪解舟四首
作者: 杨万里〔宋代〕
两岸千千万万峰,
看来冷白复寒红。
人言雪岭非银岭,
三日晴光晒不融。
这首诗描绘了兰溪两岸的山景。远处的山峰层叠成千上万,冷冷的白色和寒冷的红色交织在一起。有人说这些雪岭并不是银色的山岭,但是即使三天的晴天也无法将它们融化。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他的诗歌常以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自然环境的变化,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山水描绘,展现了兰溪周围的自然风光。诗人在描写山峰时,使用了“千千万万峰”的夸张手法,突显出景色的壮丽。冷白与寒红的对比,既描绘了山峰的色彩,也传达出一份清冷的气息,仿佛让人感受到寒风袭来的冷意。诗中提到的“雪岭非银岭”,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述,更是对人们观念的挑战,提出了对自然的深刻反思。诗的最后一句“晒不融”则表达了阳光的无力与大自然的恒久,增强了诗的哲理意味。整体来看,诗歌既有形象的美感,又蕴含着深刻的思考,显示了杨万里对自然的热爱及其深厚的文学造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同时也暗示了人类面对自然的渺小与无力。自然的美和力量是永恒的,反映了诗人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冷白复寒红”描绘了什么?
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